返回第 18 章(第1/4页)  蒙古帝国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史》做些增改。又挟:桑昆的名字,前面作亦勒合(11qa)而这里作你勒合(Nilqa),译者为了前后名称统一起见,在这里也译为亦勒合。此名在《元史》和《亲征录》均作亦刺合。在《秘史》(第165,166,167 节)则作你勒合。伯希和评注《蒙古人侵时代的突厥斯坦》一文里面,对这个名字做了探讨。他认为此名的正写应该是亦勒合(校正本作伊勒合〕(Ilqa 或亦刺合Ilaqa)。见《西城南海史地考证》

    第二章 蒙古国家的形成

    于是在土拉河附近的黑森林边沿所举行的大会上, 这位客列亦惕君主似曾正式承认成吉思汗为子③。一个新的协定,似曾在这个基础上成立。一直到这个时候,成吉思汗之所以称汪罕为父(Khan etchige)无非是为了纪念也速该,因为也速该和汪罕是“安答”,即盟兄弟。现在他自己真正地变成了汪罕的儿子。他们共同声明:“多敌人处剿捕时一同剿捕, 野兽行围猎时一同围猎,若有人离间呵,休要听信,亲自对面说话了方可信。” ④这一段文字如果不是干事后增加,替成吉思汗后来对于他盥友的行为找个理由的话我们可以窥见客列亦惕汗王和蒙古人领袖之间的个别地位发生了一种转变。事实很明显,成吉思汗和汪罕的联盟不可能如人们所料想的那样和谐。起初,成吉思汗是一小撮人里面的一个小头目,与他为敌的泰亦赤兀惕人和篾儿乞惕人比他强大得多,他十分巧妙地用声称怀念他父亲也速该的方式以获得像客列亦惕汪罕这样一个有势力君主的协助和保护。当时这位年轻的新郎,拿着他妻子带来的黑貂袄子当做礼物很谦恭地献与汪罕。正是汪罕,随后帮助这位年轻的蒙古首领夺回了他的被篾儿乞惕人抢去的妻子。在这个最初的整个时期,成吉思汗的确是以藩属和依人篱下的形态出现的。后来,汪罕在他这一方面遇到了厄运。他被其兄弟和乃蛮人所驱逐,在戈壁无人地区过着流浪者的艰苦生活,此时在斡难河上游和客鲁涟河上游已经有了巩固地位的成吉思汗,援救了汪罕并且帮助他恢复了实力。从这个时候起,汪罕对于这个从前受过他保护的人渐生疑忌之心。如上所述,在乃蛮人地方作战时候,汪罕曾有过弃盟背信行为①,这充分表现出来这种变化。但是成吉思汗从这个时候起已经有足够的势力,使客列亦惕人不能缺少他这个同盟,事实上,正是他,当乃蛮人反攻时候,拯救了客列亦惕人。如果我们采取《秘史》的叙事次序(不过,这种次序相当不固定),就在这个时候, 汪罕正式承认成吉思汗做他的长子。

    这么一种说法,用意何在呢?是否是事后证明这位蒙古征服者后来兼并客列亦惕人国家是正当的合法的呢?这是否是成吉思汗以巧妙的政治手腕, 对懦弱的汪罕加以损害,从而准备骗取继承权呢?②成吉思汗有没有为了这个目的而利用汪罕和他儿子桑昆亦勒合之间的不和呢?这种不和我们在不少方面都可看出。在最后一种设想之下,不难理解桑昆为什么对这位蒙古首领怀有不信任的感觉,而这种不信任惹起了旧日盟友的分裂。

    《译丛》,第三编。译者]

    ③ 《秘史》,第164 节,鲍乃迪,8283

    ④ 这一段引语,依照《秘史》原文。译者

    ① 参阅本章第十四节。

    ② 至少依照我们的各种史源蒙古的、波斯的或中国的据我们所知,它们无一例外都是在成吉思汗系的朝廷里面写的,为他们的伟大祖先的光荣而写的。我们缺少,为编写一种对成吉思汗批评的历史,例如象Ibn Arabchah 所给我们提供的关于帖木儿兰(Tcomrlan,诣帖木儿跛者。译者)的深刻讽刺,足以弥补Zafer-ncom 的赞美之词。汪罕有如《秘史》、《拉施特书》和《元史》所说的,是一个愚蠢至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