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为己任,昼夜行持,一时宿儒老衲咸推服焉。
后yù往罗浮山,及届浔阳,见庐峰清净,足以息心,遂住龙泉精舍。时庐山
去水甚远,师乃以锡扣地曰:“若此中果得栖息,当使稿地泉涌。”言毕清
流突出,倏忽成溪。其后浔阳亢旱,师诣池侧读《龙王经》,忽有巨蛇自下
腾上,须臾大雨,遂以有年,因号为龙泉寺焉。自师卜居庐阜,三十余年,
影不出山,迹不入俗,每送客率以虎溪为界,过则虎辄鸣号,故名虎溪。后
与陶渊明、陆修静①语道契合,不觉过之,因大发笑,世遂传为虎溪三笑。
远迩僧众,无不钦服。年八十有三,圆寂于晋义熙十二年。
【注释】
①陆修静:南朝宋道士。字无德,浙江人,曾在庐山修道。
竺道生
飞龙去后影印壁
道生本姓魏。他天生聪明有悟xìng,不喜欢尘世热闹,遇到沙门竺法汰,
就落发受戒出家。起初他在庐山隐居静修七年,钻研各种佛家经典,不辞疲
劳。后来他游历长安,跟随什公学习佛法,知识觉悟日渐高深,辩论研讨也
越来越机智敏捷。关中地方的僧众对他都敬若神明。后来他游历虎丘山,在
沉静中感到这地方对自己很有启发和触动,就在那里住了下来。他经常独自
坐在大松树下,也没有什么应酬jiāo际。唯独把一块竖石当作徒弟而已。有一
天他讲诵涅佛法,讲到阐提亦有佛xìng处,说:“如我所说,果然是与佛法
真谛一致的吧?”那竖石也点头同意。这年夏天,雷击青园佛殿,忽见一条
龙飞跃升天,光影映照在西墙之上。于是人们把寺名改作龙光寺。当时人们
都说:“龙既然已经飞走了,道生肯定也要走了。”过了几天,道生果然又
返回庐山去了,但他却留下一座影像在虎丘山下岩石壁上,往来僧众无不瞻
仰膜拜。宋朝元嘉十一年,道生在庐山升法座宣讲《涅经》,快讲完时,
忽然见到他手持的尘尾掉在地上,而他已经面容安祥端坐去世了。
【原文】
道生姓魏氏,生而颖悟,不喜尘嚣,遇沙门竺法汰,遂落发受戒。初入
庐山,幽栖七年,钻研诸经,不辞疲倦。后游长安,从什公受业,器鉴日深,
问辨精敏。关中僧众,钦服若神。后游虎丘山,冷然若有会心处,遂栖迹焉,
尝独坐长松之下,别无所接,唯竖石为徒而已。一日讲诵涅,至阐提①有
佛xìng处曰:“如我所说,果契佛心否?”竖石亦首肯之。其年夏,雷震青园
佛殿,忽见一龙飞跃升天,光影两壁。逐改寺名曰龙光。时人叹曰:“龙既
去,生必行矣。”数日,生果复还庐山,留一遗影,落于虎丘岩岫间。时往
来僧众,无不瞻礼。宋元嘉十一年升庐山法座,宣讲涅将毕,忽见尘尾纷
然坠地,正容端坐,宴然而寂。
【注释】
①阐提:一阐提伽的略称,系佛名词,梵文意译,指不具信心,断了成
佛善根的人。竺道生等则说这种人也能成佛,后《涅经》译出,果如所言。
佛图澄
杯酒灭大火,咒语退贼兵
师父本姓白。他为人弘雅有识,对佛教三藏经典了解透彻,还博览各类
古代典籍。天文地理,他也多有涉猎。他左侧rǔ旁生有一个孔洞,大约四寸,
通达腹内,平时用棉絮堵住,晚上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