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8 章(第1/5页)  白话仙佛奇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翱xìng偏急,

    乃言曰:“见面不如闻名。”师呼太守,翱应诺,师曰:“何得贵耳贱目?”

    翱因拱手谢之,问曰:“如何是道?”师以手指上下云:“会么?”翱云:

    “不会。”师曰:“云在天,水在瓶。”翱乃欣惬作礼,呈一偈云:“炼得

    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翱又

    问:“如何是戒、定、慧?”师曰:“贫道这里无此闲家具。”翱莫测玄旨,

    师曰:“太守yù得保任,此事直须向高高山顶坐,深深海底行,闺阁中物舍

    不得,便为渗漏。”师一夜登山径行,忽云开见月,大笑一声,响闻九十许

    里,居民迭相讶问,不知何声。李翱赠诗云:“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

    迹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笑一声。”大和八年,师忽叫云:“法

    堂倒矣!”僧众各持柱撑之,师乃寂然顺世。

    船子和尚

    泛舟吴江,浪迹烟水

    禅师名德铖,在yào山禅师处受戒学习佛法。他曾在吴江上划一小船,借

    钓鱼陶冶情cāo,来去无踪,浪迹于烟水之间。他作偈到:“千尺丝编直下垂,

    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又写诗到:“三十

    年来海上游,水清鱼现不吞钩;钓竿斫尽重栽竹,不计功程便得休。”后来

    他只留下一只小船,人却不知去向。

    【原文】

    师名德铖,在yào山会下受戒习法。尝于吴江上泛一小舟,借钓适情,浪

    迹烟水,去留无定。尝作偈云:“千尺丝编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

    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又云:“三十年来海上游,水清鱼现不吞

    钩,钓竿斫尽重栽竹,不计功程便得休。”后弃舟而逝,不知所终。

    法明和尚

    酒ròu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大师不知是哪里人,生xìng豪迈,喜好饮酒,假装疯癫,无所约束,一天

    到晚醉醺醺,很会唱柳词。人们叫他“醉和尚”,大师说:“我虽然醉了,

    还是清醒的,你们醉了又怎么办呢?”他不露锋芒,与世无争,但实际上并

    没有为世俗所污染。一天,他住在灵隐寺中,忽然对众人说:“我该走了。”

    于是口述一偈:“平生醉里颠蹶,醉里却有分别;今朝酒醒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

    【原文】

    师不知何许人,落魄嗜酒,佯狂不羁,终日大醉,善唱柳词。人以“醉

    和尚”称之,师曰:“我醉且醒,君醉奈何?”混俗和光,然实不染一尘。

    一日,居灵隐寺中,忽谓众曰:“吾当行矣。”乃述一偈,云:平生醉里颠

    蹶,醉里却有分别;今朝酒醒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八卷

    无生诀

    还初道人自诚氏辑

    杨曾文简释

    释迦牟尼佛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注释】

    “法”,指事物,也指佛法。此指佛法、正法,禅师所说的“清净法眼、

    涅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正法”,即能引导众生自悟解脱的至上妙义,有

    时与所说众生本具的“佛xìng”同义,称之为“心”。

    【提要】

    此为禅宗所说的“付法偈”。禅宗主张“以心传心”,此心即为正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