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体、体xìng。
【提要】
心之用则动无止境,心之体则寂静湛明。一切由心而生,心亦空无自相,
不应执著。
智真禅师
心本绝尘何用洗,身中无病岂求医。yù知是佛非身处,明鉴高悬未照时。
【注释】
“尘”,指六识的对境:色、声、香、味、触、法称六尘,相当于客观
世界的形形色色的现象。“绝尘”,即与世界隔离。“明鉴”,即明镜,喻
自心佛xìng(真如之心)。
【提要】
自身本来与世俗世界隔绝,无垢无病,无需修行“求医”。在心之明镜
未与世俗世界接触时,众生与佛本无二致。
李长公
十世古今,终始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智凡不碍,
状多镜以纳众形。彼此无妨,若千灯而共一室。
【注释】
“刹境”,佛教讲的国土。“无边刹境”,即无数国土。佛教认为四维
上下有无尽世界、无尽的国土(包括佛国净土)。“毫端”,细毛之端。
【提要】
李通玄(李长者、李长公)是华严学者,在此发挥华严宗的法界圆融无
碍的思想。认为一念(时间极小的概念)与古今十世相通,无尽世界存于纤
毫之端,智者与凡夫融通,法界重重缘起而共成圆融无碍世界。
天台观公
高超名相,妙体全彰。迥出古今,真机独露。握骊珠而鉴物,物物流辉。
掷宝剑以择空,空空绝迹。
【提要】
这是讲真如佛xìng虽超言绝相,但又无所不彰其光。当它作为最高智慧时,
既可鉴有,又可知空,虽知空有,却不被空、有二见束缚。
云门侃公
尘劳未破,触境千差。心鉴圆明,丝毫不立。灵光皎皎,独露真常。今
古两忘,圣凡双绝。到遮里始能卷舒自在,应用无亏。出没往还,人间天上。
【注释】
“尘劳”,即烦恼。“灵光”指心之本xìng。“遮里”,即这里。
【提要】
虽未断除烦恼,身仍处尘世,但心xìng明净不染。做到今古两忘,不分凡
圣,就已达到自由自在的超然境界。
大静禅师
夜间闲坐,心念纷飞。却将纷飞之心,以究纷飞之处。究之无处,则纷
飞之念何存。返究究心,则能究之心安在。
【提要】
在心念纷杂之时,推究心之念由何而起,纷杂之念为何物,推究来推究
去,发现一切为空。再推究心之本身,原来也不实在。这是一种禅定方法。
能照之智本空,所缘之境亦寂。寂而非寂者,盖无能寂之人也。照而无
照者,盖无所照之境也。境智俱寂,心虑安然。此乃还源之要道也。
【提要】
能照的智慧,能观想的智慧,与所缘之境为对立的双方。
一方不存,另一方也不有。人而能寂,即有可寂之境;无所照之境,则
智无所照。境寂(主客双方)并寂,心虑安谧,此即为返本还源,恢复本来
面貌。
见物便见心,无物心不现。十分通塞中,真心无不遍。若生知识解,却
成颠倒见。睹境能无心,始见菩提面。
【注释】
“心”、“真心”是指本xìng、本心,相当于真如之心、佛xìn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