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7.误入丛林深处(第1/3页)  无良男媒,要先行先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村里人为了逃荒,三三两两地来到山区,背着破席子c简单的破衣烂被,见了人家就乞讨。

    遇到善良的人家,人家能给点吃的,要么是块窝头,一个地瓜什么的,白面馒头基本是见不着的。

    这就是所谓的风水轮流转,平日里,还是吴李庄所在的平原地区物产富足,那是山里人向往的天堂,但遇到洪灾则颗粒无收,无奈这山区高地又成了好地方。

    这次是母亲c吴良薪跟三弟一起在山区要饭。这种搭配还是比较合理的,因为上门乞讨,要看主人对乞讨者的印象。

    感觉第一印象好的,才可能给些吃的,如果感觉印象不佳,就不可能给东西吃了。

    三人搭配,有的人家可能看到老人家可怜,或许能给点东西。有的妇道人家可能看到年轻的小伙子,愿意给点儿。总之东方不亮西方亮,总能有点吃的。

    只要有口吃的分分,就不至于饿死。他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漫无边际的走,碰到村庄或者寨子,乞讨为生,度过这段艰难时光,等待家乡的水灾退去,再恢复耕种。

    母子三人,拖拉着小棍子,这就是乞丐专用的打狗棍,拖着疲惫的身体,沿着道路往前走着。

    哪里有路就往哪里去走,没有了路就更谈不上人家了。

    可这一次他们沿着山路走了好几天了,也没遇到人家,转眼一看包袱里储备的干粮也差不多吃光了,可是往前看还是没有村寨的影子。

    最不能吃苦的吴良薪,首先开始了抱怨,“我说不走这条路吧,你们非坚持这么走,结果找不到村子了。”

    母亲和弟弟也很明白,这是他饿了,没事找事了。本来就是漫无边际的逃荒,来到一个村子,就会随便选择一条路继续前行。

    “哥,这是山区,走别的路也不一定能遇到人家。”三弟吴良聚劝慰道。

    “看来这是条官道c要道,古代的交通要道,说不定还是兵家必争之地。以前打仗比较多,导致这条道路上人烟稀少。”母亲分析道,真不愧是读过书的人,分析的有道理。

    可即便是分析对了又有什么用呢,当前的第一要务是能够弄到吃的。肚子里的那点墨水,有跟没有,已然没有什么意义了。

    越往前走,感觉路上的行人越少,三个人开始后悔了,当初大意了,从上一个村寨出来,应该问问就好了,往哪个方向走能尽快找到人家。

    他们已经一天没吃到东西了,吴良薪又开始叨叨了,“不走了c不走了,饿死算了,活着难受,还不如死了利索。”

    “快闭上你那臭嘴,少说些不吉利的话。看你那没有出息的样子。”母亲批评道。

    “我看再往前走,也很难再有人家了,要不然,我们往回走吧,至少有个希望。”吴良薪建议道。

    “不行,回头路更难走,既然走出来了,就硬着头皮往前走吧。只要有路,前面就肯定有人家,只不过是远一些近一些的罢了。”母亲坚决不同意走回头路。

    “妈,天快黑了,我们先找个地方睡觉吧!”三儿子吴良聚建议说道。

    也只能这样了,走了不一会儿,就发现了路边一块小空地,还铺着些柴草。

    三个人对这个发现欣喜若狂,他们明白,这是以前逃荒的人路经此处,临时的歇脚之处。

    母子三人进行了简单的布置,都躺下休息了。又饿又累,还是早点睡下吧,早早地进入梦乡,或许还会做个好梦。

    很快弟兄两个就进入了梦乡,都打起了轻微的鼾声,吴妻一时却难以入睡。

    历史是如此惊人的相似,又是存在性质上的不同。三十年前她带着自己的女儿,被丈夫的大房赶了出来。母女二人逃荒到了吴李庄,无人收留,自己在吴李庄东侧河边的柴垛上露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