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4章 :抽丝茧(第1/4页)  步生莲之嫡女谋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说着,李嬷嬷将埙呈给了文惠。此时刘善才也才吹奏到第一段的末尾“月照花林皆似霰”。文惠手中一紧,终于伸手接过埙,和着刘善才的曲调吹奏起来。

    刘善才手中的埙乃是九音的,也是最常见的。然而文惠的埙却是十音的。十音埙和九音埙的最大区别就是音高,文惠用一只十音的埙吹出来的声色,显然是飘在刘善才上头的,高出整整一个八度。两种醇厚的埙声混合在一起,听在旁人耳中,竟焕发出一种别样情调了。

    “这两只埙竟能吹出月色皎洁c长空浩然的气势?”底下有的人就听出门道来了。

    原来文惠方才选择用埙吹奏这首曲子,不是没有原因。用琴瑟笙箫演奏《浔阳夜月》,的确能彰显出江南富足而闲逸的风光,但那嘈嘈切切的声音也就是图个喜庆了,再没有更多的意蕴。只有用十音埙吹奏,若是懂得这曲子里的意蕴,配上高超的技艺,便能吹奏出截然不同的效果。

    文惠自幼通晓音律,《浔阳夜月》是她最喜欢的曲子,一贯用埙吹奏的。可惜,今日的善才刘氏没能达到她的要求。

    刘善才一是没有使用十音埙,二是对这首曲子的底蕴把握地不够。虽然用泛音的技巧将音色硬生生拔高两分c使人听起来没有悲伤的反调,却并未完全发挥出埙在这首曲子里面的优势。

    文惠方才被赵侧妃冷嘲热讽,内心其实也想亲自吹奏这个曲子,在众人面前好生出出风头。就像出阁前一样,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用自己毕生才华艳压群芳,收获满座的赞叹声虽然那种生活距离自己已经很遥远了。

    听着刘善才并不完美的乐音,文惠心里一直在挣扎——要不要出头?要不要亲手拿起埙?这里是东宫,不是白杨诗社,若自己还如从前那样锋芒毕露c惹人侧目,怕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然而心里面另一个声音却在坚持——把埙拿起来,拿回当年属于你的荣耀吧。你本就才华横溢,为什么要为了生存放弃自己的骄傲呢?

    然而,在她还没有做出选择的时候,六娘已经帮她选择了。六娘以太子妃的身份将埙送到了她手上,对她下了命令,不容她拒绝。

    怔忡之间,文惠最终还是拿起了埙。她将其凑到嘴唇边上的时候,眼眶中隐约有泪光。

    似乎又,回到了那个永远回不去的时光。

    随着两只埙厚重古朴的重音,一卷波澜壮阔的富饶江南场景呈现在众人面前。从前大家听《浔阳夜月》,只晓得其气氛吉祥喜庆;今日再听,才听出来江南大好山河的恢弘c朦胧夜景中南北朝更替交迭的惊心c乱世当中富庶的江南始终矗立不倒的气度

    一曲终了,众人方回味过来。六娘眼中露出惊叹神色,她此前是听过文惠作诗的,却没听过她习琴,更想不到她能把这埙吹得出神入化。平心而论,文惠吹埙的技艺明显离刘善才有很大差距,她不会泛音等高难度技巧,指法也有待提高。人家刘善才吹这东西吹了三十年,她才吹了几年?然而,这一曲《浔阳夜月》正是因有了文惠的加入,才从寻常宴饮的奏乐变成了余音绕梁的惊艳

    不得不说文惠是个天才。她总有那种天赋,将诗词赋予灵气,将音律赋予生命,任何东西到了她手上都能焕发出生机这种天赋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完全建立在聪明才智上头的。这一曲《浔阳夜月》,就是因着文惠非常聪明,能够理解曲中最核心c最深处的内涵,她吹出来的情韵就和刘善才不一样了。

    文惠吹奏出来的乐音,能令人联想到江南在历经王朝交迭时的从容姿态,是因为文惠比任何人都理解地更透彻,她的心中早已描绘出一幅气势磅礴的江南画卷了。

    有三声慢慢的c且响亮的击掌声从门外响起:“好,好。当年的晶清山人,果然名不虚传。”

    太子不知何时竟已经站在殿外。听到那样熟悉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