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缓和孙大先生和陈炯明之间的关系。这个想法一度让人觉得天真到可怕。
章太炎可能觉得自己一个人的面子不太够,找了不少人。当然找人也是要看身份的,至少要在‘国党’内说话有人听的元老,于右任就是其中一个。
也是被逼到这个份上,于右任答应下来,不过提了一个条件:甭管成不成,让他去复旦讲课,三年。章太炎是民国有数的国学大师,要是能来复旦,绝对能够引起一波报考热潮,换句话说,章太炎坐镇复旦,复旦就火了。
可章太炎不干,老头子年纪大,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过活三年,这种咒自己的话,也就章太炎这类毫无顾忌的人会说的出口。
于右任说:那好,就一年。
章太炎还是觉得亏得慌。
于右任最后发狠,半年,不然,爱谁谁。
最后,章太炎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下来。
……
这其中的曲折,让陈炯明听得如同云里雾里一般,随口问了一句:“你办的那个大学前后投入了多少钱?”
“第一期十多万大洋,买地。在江湾那地方,大……就是偏了一点。”好在不是买的河滩荒地,于右任的底气至少比南开的张伯苓要足一点,但也仅仅是足了那么一丁点。
“后来断断续续的,加起来有三十多万吧!”
这个答案真的不算太理想,国立的大学教授,待遇最好的北大,一共有二十多位,月薪一般是二百起,最多的有五六百。如果复旦按照这个工资给,还敢请这么多教授的话,募集的教育基金还不够教授和职工三年的薪水。
所以,这方面于右任觉得自己很吃亏,不敢太铺张,紧着花,才能细水长流。
可陈炯明压根就没想这些,而是若有所思道:“怪不得我在闽南的时候,办的大学没有成功。”
于右任陪着小心问道:“你当时筹备了多少钱?”
“五万?”
“五万能干啥。”
“不少了,五万大洋,能让多少老百姓吃饱?能买多少斤粮食……”
于右任有些心酸,他和陈炯明压根就不在一个频道上。他办的好歹还是大学(私塾级规模),虽说是民办的,哦。不,是私立大学。可瞅着陈炯明的做法,这货压根就没办大学的意思。而是本着大食堂的宗旨去的。这都能成事,像他这样的有一个算一个。都该去撞死。
不办学,不知道办学难。
看看南开的张伯苓,二十年耗在一所学校上,终于在一年多前有了些许的起色。主要是南开阔了,怎么阔的,听说和王学谦有关系,后来还有江苏督军李纯死后一部分遗产捐献。总之,南开阔了。学校名气就直线上升,可其他私立大学没有这么好的命,只能苦苦挣扎。于右任就是其中之一。
“说起办学来,不得不说你大老板。”
“什么大老板?”
“就是王子高,在上海滩都这么说。阔气,敞亮,这个办的叫一个漂亮,两百万投入,浙大一下子声名鹊起,据说去年一年的投入是一百万。还追加了二十万英镑购买仪器设备,成立了工学院,物理研究所。还弄了一个天文望眼镜。太任性了,这那里是办学啊!烧钱也不为过,不过我算是看出来,要办名校,王子高的路,用钱挖人。你知道国立西南大学的校长郭秉文吧?王学谦的校友,这位老兄也够可以的,刚筹备妥当,一个大学三个学院。经济学院的教授都让王学谦给挖走了。差点急的没上吊,不过这人也是运气好。天天堵着王学谦的家门,最后拿到一笔钱。据说不老少,还修起了教学大楼。”于右任自打说起办学就滔滔不绝,主要是牢骚居多。
陈炯明却不明白了:“你到底是幸灾乐祸,还是羡慕郭秉文?”
“羡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