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叶伯巨案】(第1/3页)  燕王朱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洪武皇帝朱元璋穷苦出身,历尽艰险方得了天下,深知其中不易,因而当政之后十分的勤勉,每日批阅奏折直到丑时才睡,卯时不到就起,仍是批阅奏折。

    每天的闲暇就是起床后练两刻钟武艺,然后入西暖阁读一会儿书,辰时便又召集朝臣到奉天殿早朝议事,若有政务早朝未处理停当还要增补午朝,甚至于晚朝,非得把事情都安置妥当了方可散朝。彼时太监们早已将当日的奏章先行送到了皇帝寝宫,以便皇帝在用膳时或者就寝时便可随意翻阅、随手批复。

    朱棣走入奉天殿时,朱元璋正拿着一本奏折沉思。再仔细看殿内,只见已经致休回朝的韩国公、太子太师李善长,中书省左丞相胡惟庸,中书省右丞相汪广洋,翰林学士承旨宋濂,武英殿大学士吴伯宗,御史大夫陈宁,御史中丞涂节,中书省参知政事方鼐、殷哲,以及国子监祭酒宋讷、国子监司业胡俨等黑压压地跪满了一地,个个脸色俱变、面容肃穆,大殿内咳痰不闻,静得呼吸可闻。

    朱棣见气氛不对,暗暗提了提气,整肃衣衫,走近两步跪倒叩首:“儿臣......”

    朱元璋在御座上对着奏折沉目凝思,只微微抬了抬头,瞥了一眼朱棣便打断道:“哦,是燕王?!起来罢!”

    朱棣偷偷地看了看皇帝的脸色,只见似怒非怒,话里也不咸不淡,全然不似前些日子那么齐和亲近,现在虽是叫了起可是也没有像往常一样赐座赐茶、温言几句。朱棣站在跪着的群臣中间,只觉得尴尬,站也不是跪也不是,稍一沉吟想着还是早早离开这是非之地才好,便要就着赐婚的话头谢恩请辞。

    朱元璋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也不让他说话,兀自感慨起来:“你昨日也都大婚啦。太子呢,也都快而立了。朕像太子那么大的时候已经在郭子兴手下做到行军总管了”。

    说着又指了指李善长:“那时候像韩国公,还有魏国公他们,都已经跟着朕打了大小数十场战了。那时候彭莹玉刚刚战死,大军正是后继乏力的时候,亏得他们提着脑袋攻了泰州、高邮,又克定远,平滁州,才稳定了局面。嘿嘿,那时候......哪一场战不要我们掉层皮、流流血,死伤一些兄弟呢?”

    说话间朱元璋似乎不无感慨地来回踱了踱步子,来到群臣中间:“可如今呢?元兵被赶回了蒙古,天下也已平定,你们这些皇子也都成人,被封了王爵。可是你们呢?在皇宫里锦衣玉食、生活无忧,何曾经历过一丁点儿磨难?何曾经历过那些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生死相搏?哼哼,就你们这样,朕的江山交给你们这些皇子,朕还真真有些不放心呢。”

    说到这里,朱元璋似乎情绪渐渐亢奋,带着血丝的双目圆睁,脸上变得狰狞冷峻。只见他沉思了片刻,似乎拿定了主意,忽然抬头转身从案上取过一本奏章递了过去,一双鹰眼眨也不眨地盯着朱棣:“你先看看这本奏折吧。”

    朱棣诧异着接了过来,展开览读,只见是国子监生叶伯巨应皇帝星象之变求直言所上的一本奏折。奏折洋洋洒洒数千言,抬首便是:“臣观当今之事,太过者三:分封太侈以乱礼也,用刑太繁以坏天和也,求治太速以乱纲常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上下等差,各有定分,所以强干弱枝,遏乱源而崇治本耳。今裂土分封,使诸王各有分地,盖惩宋、元孤立,宗室不竞之弊。而秦、晋、燕、齐、梁、楚、吴、蜀诸国,无不连邑数十。城郭宫室亚于天子之都,优之以甲兵卫士之盛。以当今看,已有乱礼勾斗陷害之事。以将来看,臣恐数世之后,尾大不掉,然后削其地而夺之权,则必生觖望。甚者缘间而起,防之无及矣。议者曰:‘诸王皆天子骨肉,分地虽广,立法虽侈,岂有抗衡之理?’臣窃以为不然。何不观于汉、晋之事乎?孝景,高帝之孙也;七国诸王,皆景帝之同祖父兄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