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虚写,直到最后一次实写时,因前面的铺垫,读者已经一点都不觉得突兀了。这么小的一个细节,从第一次伏笔算起,到最后挣断铁练,中间差不多有30多万字的阻隔,真可谓千里伏笔,用心不可谓不精细。
狗,在全文中所占比重极少,只不过一个小小的道具而已,仿佛人身上的袖扣、胸针之类的小饰物,居然能如此精心安排,其他人物及小说的主人公们会是怎样个情景,就不难想象了。
二、《只好当官》中的狗
《只好当官》中有两条狗,与《一朝县令》中的狗相反,不是凶猛的恶狗,却是两条柔弱的小宠物犬,一条叫“淘淘”,是省委副书记闵安国的爱人秦玉婷的爱物;一条叫“赫丽丝”,是范怀桓厂长让高举送给闵书记的礼。
两条狗,都有较精细的描写,但同样都是为了写人,并非为狗本身。
且看对“淘淘”的描写:“这是只花狗,但白多黑少,少了些高贵之气,本来会增俏的黑点又点得不是地方,不像艺术家们的作品,倒像是挨了煤球,沾了几处污点。最令人不能忍受的是一只眼有个黑圈,侧面看很像熊猫的黑眼圈,要是对称,一定身价百倍,可惜只有一只,正面瞧仿佛独眼,怎么看怎么难受。”
再看对“赫丽丝”的描写:“赫丽丝不是一般狗,是名贵狗。一身细白毛,还穿着一个做工考究的红马甲,颌下一只响声脆脆的小铃铛,两只长耳朵,外面是黑色,里面却是白色,尾巴尖儿上一撮黑毛,两条前腿上部像袖饰似的两个对称的黑点,又娇气又好看。它还有出生证,里面有张狗照片,字却全是洋文。小家伙娇气,光吃肉松,喝牛奶。范怀桓说,是他到南方出差碰上的,那家人不是一般人家,出了事才卖的,要按市场价,十万八万不一定请得到。”
且不说这并非重点的两段文字的耐读,单说这两条狗,就有非常明显的差别,一个高贵,一个贫贱;一个漂亮,一个难看;一个洋气,一个土气。
两个狗主人,也有非常明显的差别,一个是省委副书记的夫人,一个是亏损企业的小厂长。
这两个差别单独看没什么,可联系起来看,却发现了巨大的反常。贫贱、难看、土气狗的主人,不是亏损企业的小厂长,而是省委副书记的夫人;而高贵、漂亮、洋气狗的主人,不是省委副书记的夫人,却是亏损企业的小厂长。
这就不难看出作者的动机:
省委副书记家的狗贫贱、难看、土气,反衬出的,是书记的“清”。
亏损企业的小厂长的狗高贵、漂亮、洋气,反衬出的是,该厂长的“浊”。
两条狗的主人谁也没见过谁,中间穿针引线的是小说的主人公——什么都干不了,只好当官的高举,如此大的反差,读者不难看出其中蹊跷,高举却硬是分不出清浊,和处处帮他事事提醒他的闵安国越走越远,却和拉他下水把他当枪使的范怀桓越走越近,衬出的是,他的“浑”。
两条狗,各自出现,中间相差数万字,而能前后对比,用“反差”给读者造成心理落差,用“反常”促使读者思考,说明作者绝不是信手拈来,而是早就成竹在胸,谋篇布局用心良苦。和《一朝县令》中的狗一样,这里的狗同样也是微不足道的小饰物,小道具而已,而能如此用心,在大的情节安排、人物刻画上,能不绞尽脑汁!
三、《废话艺术家》中的狗
《废话艺术家》(以下简称《废》)中有三条狗。一条是主人公老伴儿史若馨养的看家做伴的狗,叫“胖胖”;一条是省委副书记洪流养的看家陪玩的宠物犬,叫“狻猊”;还有一条是工程指挥部养的看门狗,叫“小黑”。
与《一朝县令》和《只好当官》中的狗一样,《废》中的狗也不是为了写狗而写狗,而是为了写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