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七回 三方角力(第1/3页)  劫灰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张时看着汉开边,道:“恕在下孤陋寡闻,不知汉先生是何方人氏,师从何门?”

    汉开边一时怔住。何方人氏,无疑是问他出自哪个氏族,是为先天;师从何门,则是问他所受教育如何,是为后天。然而汉开边出身贫寒,求学之路亦多坎坷,对此一直有着一种莫名的自卑感,他实在觉得难以启齿。好在他依旧是思维敏捷,转瞬便开口回答。

    “汉某是南州韩城人。师从南国一位证道的真人,真人见我勤勉,收我做个徒弟,侍奉身侧,听讲学经。因汉某才学拙劣,不敢透露师门,以免令门户蒙羞。”

    汉开边故作笑语,云里雾里说了一通。张时也看出端倪,道:“汉先生太过谦了。能得到曹大公子青睐,必然腹中有真才实学,岂可自轻?”

    “这么说来,在座诸位多是南国人也。”曹元序忽然好像察觉到什么,“也是奇缘了。”

    陆英道:“我南国多出才子,如此并不奇怪。”

    曹元序作色道:“难道我北国不出才子?如今朝廷大员,有几个是南国人?”

    曹家是北方贵族。北方贵族对南方士人一向来有些瞧不起的意思。

    “南人多狡诈,少忠厚,重利益,轻义气。”

    有些北方贵族便是如此简单粗暴地定义了大江对岸的那广阔疆域上的同胞。公孙家自北方起兵,取得天下,因此手下的几大家族几乎都是原先北方的贵族。出自南国,与公孙家并列的大家族姜氏,则在归顺后被分封为南国之主,而就当时而言南国有大片地区仍是蛮荒之地,此举约等于流放。出于对姜氏的猜忌与防范,加之北方贵族对南人的歧视,朝廷一向很少征用南国的人才作为中央官员。而这个情况,直到如今“朱雀大君”公孙波登基,才有所转变。前面提到的南国武将宫让,便是公孙波大力拔擢的对象。这和公孙波的政治目的是分不开的。

    曹元序是个比较彻底的“反南派”。但他这句话说完,也觉得有些失言,毕竟陈剑是南国人,归凤池也是南国人,为了陆英这句话把自己的帮手得罪了,那可是决计划不来的。

    看到陆英脸色变红,正想辩驳起来,陈剑连忙笑了笑,道:“北国多豪杰,南国多才俊,水土使然,并无高下之分。南国需要开垦的荒地仍然有很多,需要对付的蛮夷也不少,因此人才基本上不会北上,大都被镇南将军收拢了。而朝廷如今也有几位南方武官,宫将军便是当中代表。”

    曹元序见陈剑打圆场,当下也就算了,干咳了两声笑道:“陈剑大人言之有理,圣上对南国士人颇为重视,南北人才沟通今后也必然更加频繁顺畅。”

    陆英这才消了争辩的念头。

    曹元序顿了顿,总算回归正题:“今日三兄弟齐聚一堂,是为了商议昨日未完成的事情。主持祖父葬礼与恭迎圣驾两件事,都是极其重要的大事,此时此刻,我们三兄弟已不宜内讧。现在,我想问问大哥和三弟的想法。”

    曹元庭与曹元度见老二态度如此谦和,颇感意外。曹元度道:“大哥先说吧。”

    曹元庭略有些迟疑。两位一贯无视自己的弟弟,现在竟然先把问题抛给了自己,他当然有些措手不及。

    “二弟三弟任选一人前往迎接皇帝,我与另一人留守家中,操办葬礼即可。”曹元庭道,“毕竟大哥没怎么见过世面,身体又不好,出迎要走几十里路,难矣!”

    归凤池、陈剑、张时三人同时微微皱眉,露出稍纵即逝的微妙神色,显然三人有着一样的想法——曹元庭应对的话语相当高明。

    这便是汉开边事先交代好的一番话。汉开边告诉曹元庭,应尽力争取留守家中,避免抢风头而去迎接圣驾,那样是不划算的——因为朝廷一贯重视孝道,官员有“丁忧”的规矩,也就是在家守孝,武将除外。而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