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回 唐皇后宫武惠妃,一计诛杀三王子(第1/4页)  三生石第一季长恨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话说玄宗被纯阳子送回长安后,一直都郁郁寡欢,除了日常在兴庆宫西南方的勤政务本楼处理纷乱的朝政外,后宫佳丽都撇下了,哪都懒得去。偏还谁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玄宗的后宫,据说是唐朝这个朝代人数最多的,有皇封的在加上宫娥婢女,恐有数千人。偏偏玄宗是个感情专一的君王,九五之尊的身后,传说中的佳丽三千不过是应有的陪衬。另佳丽三千也只是个形容,具体多少别说玄宗,就是眼下掌管后宫的娘娘武惠妃恐怕都说不清。

    武氏原来是武则天的远房亲戚,打小入宫,一开始只是一小宫女。玄宗登上皇位,继承大统后,原本青涩的小丫头已长得亭亭玉立。王皇后废为庶人后,武氏性情乖巧,善于逢迎,机缘巧合下很快搏得了唐玄宗的欢心。逐渐变成专宠专房,日夜陪侍在左右。十几年来为玄宗诞下子夏悼王李一,怀哀王李敏,寿王李瑁,盛王李琦,还有三个公主。虽没被封为皇后,但在后宫确行使皇后权利,仪轨也都是皇后待遇。

    玄宗对武氏一族,打心的深处还是有所顾忌。按说这么个能为李氏皇族添丁加口的宠妃,对立她为皇后的事不是没动过念头。可皇帝身边的大臣有几个也是七窍玲珑心,刚一发现玄宗动念,立马上书谏止。为首的御史潘好礼上疏就写的很明白:武惠妃的远房叔公武三思与远房叔父武延秀都是干纪乱常之人,世人所共恶之。话的意思在明白不过了,干纪乱常之人可能会遗传的。所以武妃尽管宠爱不衰,到头来不过封了一个惠妃,她当不成皇后,四个儿子顺理成章的一个也没捞着立太子。

    东宫储位不能空着,就立了赵丽妃的儿子李瑛为储君。皇后之位仍是悬而未决。

    就说这深宫内院,这么多妃嫔,哪个不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子嗣的绵延长久,日里夜里的算计,防被别人算计。惠妃专宠,但立为皇后的大事始终不定,太子还立到别人头上,自然也搞起了宫斗。

    这不,张九龄罢官,李林甫取代其位,机会来了。

    这李林甫史书有载,善音律,无才学,会机变,巧钻营,是一个口有蜜而腹有剑的阴险之徒。渐渐的这官已当到御史中丞,历官刑部c吏部侍郎,已跻身李唐高层之列。常人都已祖上坟头冒青烟,循规蹈矩当自己的大官了,偏偏他不知道还要追求个什么。

    刚才说了他巧钻营,这官当到这份上自然还要高望着宰相一职了。惠妃专宠,这家伙一头扎进了惠妃的怀抱,极尽逢迎谄媚之能事,他知道惠妃当下之急是什么。

    看到惠妃之子寿王李瑁,极得玄宗钟爱,李林甫托宦官悄悄带话惠妃,“愿护寿王为万岁计”。即是说,他将拥护寿王登上皇帝宝座。惠妃当然需要有重臣在前朝为自己说话,当下感激涕零,投桃报李的在玄宗面前也经常称颂李林甫之“德政”。当时姚崇和宋璟垂垂老矣,不是有大事,基本赋闲在家,颐养天年不再上朝。本来这丞相应该是萧嵩和韩休二人担纲的。一年后,惠妃乘萧嵩韩休反目内斗之机,力助李林甫当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礼部尚书,终于爬上了朝臣的最高职位。

    虽然玄宗很宠信李林甫,但并不糊涂,一是武惠妃使力,再就是矬子里拔将军罢了。玄宗的丞相,起初有姚崇和宋璟左右担纲。姚崇忠诚耿直擅长随机应变,宋璟则擅长遵守成法坚持正道,两个人的志向操守不同,却能同心协力辅佐玄宗,使得这个时期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在唐一代的贤相中,前有贞观朝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后有开元朝的姚崇和宋璟,后来的人,则无法与此四人相提并论。

    姚崇与宋璟进见时,玄宗常常不自觉的站起来迎接,他们离开时,也要在殿前亲自相送。等到李林甫作丞相时,虽然受到的宠信超过了姚崇和宋璟,但相比姚崇与宋璟进见时的迎来送往,李林甫得到的礼遇就太微不足道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