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告读者书(第3/4页)  飘动的导游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要对自己的文字以及文字表达出来的含意和思想负责任,构思和码字的时候,要在内心中保持一种起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你写的文字是要给不确定的读者群体去看,你所传达出来的“三观”也是要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读你作品的人的“三观”,特别是对于那些“三观”正在形成,但还未定形的读者来说,你的判断标准,或许将改变他的人生。说到这里,或许您会觉得我有些危言耸听、文过其实了。呵呵,或许是吧。因为,这个时候,我也正面临着人生当中的一个重要心理转型期。因为我自己的孩子正在慢慢成大,虽然养育的责任还在,但教育的责任已经逐渐上升为亲子关系当中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于我来说,已经不能将自己还定位于初为人父时的那个简单的保姆角色了,我与孩子的沟通和对他的影响已经上升到习惯养成和行为规范的引导之上。这个时候,最头痛的问题是,怎么教会孩子去识别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以及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判断的标准,基本依赖于儿时从父辈传承下来的思想和自己成长过程中固化沉淀下来的三观标准。这就存在一个现实问题,我所坚持或反对的都是对的么?我自身就没有问题?不可能的,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也就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每个人父人母或多或少,或这样或那样地,都会带有一些性格和思想上的问题与瑕疵,所以教育孩子时,也不可避免地要用之影响下一代。于是,我便在这个时段内进入到一种不断自我反省,自我剖析,自我批判的模式中。而在这种模式的左右下,我对整改小说内容的问题,也不由自主地加入了一些看似夸大而无用的诠释与定义。也就有了上面所说的那种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判断。

    当我的“孩子”重返“学校”,再进“课堂”之后,我虽然仍然在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中坚持着,但热情已然不如当年那样火热。内心已经将码字之事,当作一种习惯,一种如跑步、游泳、打拳、练棍、哄孩子、开车等等一样的习惯,似乎每天或一段时间里不来码点字,不来留下点什么,就会觉得不舒服。而至于指望码下来的字能不能换成钢镚儿的事,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也许,这是人近不惑之年前必然的心理转变吧。到此时,我似乎有了一种“入世”之后又“出世”的解脱。尽管距离自定下来的码字目标与任务还相距甚远,却并未因路途的遥远而狐疑。反而内心中到是看清一个事实,即:至少对于我来说,想靠码字轻松赚奶粉钱的想法纯属是夜郎自大、痴人说梦。别说奶粉钱了,就连码字时抽的那些烟都算是赔钱买卖。要想不赔,那就干脆一口也别抽。可是,码字无烟,灵感何来?曾经努力用大蒜、浓茶、槟榔、辣椒等当提神醒脑的替代品。但结果不但不够理想,有些甚至十分痛苦,比如某晚连夜码字(除了写本部小说以外,还有工作所需的文字材料)吃了半头蒜,结果搞得家里蒜味熏人不说,次日上班与人擦肩而过时都要掩住口鼻,一个劲地嚼着口香糖也盖不住那股生活的味道。一天下来,因为要和人说话,不得已咽下去四五块儿口香糖,一度害怕吃下去的胶状物会在肠胃里粘合在一起,把我的消化通道彻底堵死,那样,我岂不是要生不如死?后来,想通了,既然码字不等于捡金豆了,何必再这么纠结于名和利,何必在块儿八毛儿的事情上斤斤计较呢?该抽就抽,该喝就喝。想写就写,能写就写得了。至此,为这部小说继续码字,已经是要给自己一个交待的任务,或向自己兑现承诺的事情,与钱无关,与名无关,与利无关,与除我之外的任何因素都无关。这不是与世无争,只是把写完这部小说,当成一项自我的修炼罢了。

    也许是好事多磨,取经难多的原故吧。二次解禁过后不久,不幸地是,拙作又被经三次关了“禁闭”。得知消息的时候,我正在外地出差,身边无电脑,只能手机看。虽然较之以往,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