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1 章(第1/4页)  历史上那些奇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他踮起脚尖,沿着凹槽摸索,摸得很仔细,凹槽中稍微有一点变化,他都反复摩挲几遍,想从中找出一点破绽来。述空将蜡烛举得高高的,企图借着烛光的照耀从凹槽中看到什么,除了黑乎乎的影子,什么也没有看到。

    沙素“嗯”了一声,沿着凹槽滑动的指尖捉住了一个圆孔,接着又按住了一个。他激动极了,屏住呼吸,中指和食指顺势chā了进去,用力一捅,只听石壁内发出一种清脆的金属的声音,高大的佛龛整个儿颤动了一下,石壁向后开启,原来佛龛就是门,门枢安装在左边。沙素将手伸进佛龛边缘露出的裂缝,使劲朝自己一拉,门发出吱吱的响声,朝向他们敞开。沙素侧身钻了进去。述空将灯举过头顶,随后紧紧跟着。

    两人爬上一段几乎垂直的石梯,进入一座略显椭圆形的七边形房间。这房间位置较高,地面大概与其它房间的门楣相平行,像是凌驾于周围一切房间之上。烛光下没见有门窗与外边相通,却分明感觉到干燥清爽的风透进来,可以断定,上边和下边都修了通风的气孔,在这儿一点也不气闷。

    壁上开凿了一条一条长形石龛,自下至上,恰恰十排,平行而整齐。七面石壁的格局一模一样,加起来石龛正好七十条,乍看起来像七堵巨形的书架。开阔的房顶上,镂刻着葵花大小的七角星,一共七颗,正好对着房顶的七个边角。大概这就是七星楼的由来了。

    沙素举起蜡烛上下打量着,石龛里摆满了纸轴,有几百轴或上千轴,他惊愕地吁了一口气。述空放下蜡烛,展开一根纸轴,高兴地叫了起来:“兰亭!兰亭!”

    沙素急忙凑过来,果然是一帧《兰亭集序》,他仔细地端详着,渐渐皱起了眉头:“赝品。”

    “赝品?你怎么知道是赝品?”

    “《兰亭集序》是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和四十多位友人饮酒赋诗时乘兴写下的精美之作,相传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个字。后来虽写过多次,但都没有这一次写得好,所以分外珍爱。王羲之醉写‘兰亭’,用的是茧纸、鼠须笔,只此一条,足可以证明此幅是赝品了。”

    述空又展开一轴,沙素用拇指和食指捏了捏边角,示意放下,不必细看了。一连展开十几轴,都是赝品。沙素见右面一轴用白绸包缠着,搁在一条石龛上,展开一看两人喜出望外。

    “茧纸、鼠须笔,真迹,是真迹!”述空肯定地说。

    沙素细细察看,轻轻摇了摇头:“《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与朋友郊游闲余时的得意之作,含篆隶而不露痕迹,自然安详而又多回锋敛气,笔画的粗细与用笔的藏露,侧转取势顿提波磔,疏密斜正大小参差,形成他书法上鲜明的节律,呈现出他的风度、情cāo和襟怀,是前人所不能比的。此帧墨迹摹写逼真,只是用笔枯燥,‘少长咸集’的‘咸’字,‘岂不痛哉’的‘哉’字,戈法懈怠,最为明显,缺乏王右军的气韵,一看便知。”

    述空有些失望,看着那一轴一轴书纸,望而生畏,叹道:“简直是汪洋大海!”

    的确,这种鱼目混珠的办法很有成效,一般人是无法从众多赝品中寻找出真迹来的,因为这些赝品大都出自名家之手,笔法圆熟,摹写逼真。这一招着实厉害,可以看出辨才的机智,也暴露了他的狡猾。

    接着展开的是第一百零五轴。沙素依然兴致勃勃,丝毫没有倦意,这一帧太像王羲之的手笔了,用笔结体,起势收转,状若断还连,势如斜反直,真可谓惟妙惟肖。只有一点被沙素戳开了:“《兰亭集序》三百二十四个字中,有二十个‘之’字,七个‘不’字,各具特色而绝不雷同。而此帧法帖上‘之’字和‘不’字,形同算子,一字万同。”沙素颠过来倒过去端详了许久,不肯释手,像是为作者绝好的摹写被识破而惋惜。摩挲中,他发现书轴背面左下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