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八章 草原文化的精灵(第2/3页)  守望中的草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向灭绝的边缘,这怎么能不让索多为此感到痛心疾首。

    视望着眼前心急如焚的宝音,这个两代马倌的后代,6岁就开始学习骑马,从此再没离开马背的“敖亚齐”。索多的心境和他般如出一辙。

    从祖辈代代相传的记忆中,他了解到草原上万马奔腾的年代和人马相依的过去。那是多么令人神往的过去。

    可是,眼前的现实却是,马似乎正在悄悄退出牧人的生活。

    人们不再像以往那样离不开马,草原上万马奔腾的情景不再常见了,反倒是摩托车c汽车等一批新型代步的工具多了起来。

    较以往,他们的出行是变得方便起来了,可是同时多出来的还有草原上那一条条被踩踏出来的裸露路面。

    索多不知道,他两的这种忧愁是杞人忧天的落伍,还是真的是一种时代退步的表现。

    马是草原人最为亲密的朋友。

    在马背上长大的草原人,深谙与马沟通的门道:蒙古马对主人极其温顺,能以味道和声音辨别主人。当陌生人接近时,它会发出恐吓的声音;一旦听见主人的吆喝,又会立刻安静下来。马随其主,性格暴躁的人驯养的马,脾气也急躁;反之,性格温和的人驯养的马,脾气也温顺。当它们吃草时突然停下来,转动耳朵,意味着危险出现在不远处。如果它们不断地打哈欠,则说明第二天准保是个大晴天。

    “把马留住,让原本天马行空的马依旧要有自由驰骋的空间。”索多下定了决心。

    其实他不是不知道,从前几年开始,原本广阔无垠的牧场正在被蚕食。生产队赶走了狼,后来又禁养骆驼。现在有可能又酝酿着“削”马事件。

    马的生活空间一次又一次的在被挤压。草原已经没有了狼,少了骆驼,如果再连马都没有了,草原还如何称作草原。

    坐在敖包山下的索多给宝音倒了一碗奶茶说,“草原与五畜一向是一体的,缺少了任何一个,草原的文化,草原的精神,都会出问题。没有马的草原,是失去灵魂的草原。”

    “这个马种我们要保护起来,哪怕是舍弃些牛羊也不能让它灭了种。”

    “我们要写一份请愿书,动员嘎查的牧民们按上手印,然后呈到上头去。”索多道。

    “上头同意了,这件事就好办了!”宝音赞成的兴奋道。

    “没那么简单。不要忘了现在的希拉木伦草原上已经是在超负荷的养着牲畜。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牧草,只能从别的牧区买牧草。”索多道。

    “那就像你说的宰杀些牛羊,一来缓解牧草供养压力,二来宰杀换来的钱可以用作买牧草。”宝音出谋划策道。

    “我可以理解你,你可以理解我。其他人呢?现在的他们出门不是只有骑马这一种选择!”索多细心着想到了每一个细节。

    宝音是个急脾气,做事不喜欢瞻前顾后,更不懂得什么三思而后行。他现在一心只想着保护铁蹄马,“那就我自己养起来,砸锅卖铁也要把它们保留下来。”

    索多知道宝音对铁蹄马的那份赤子情怀,他说的是不现实的,所以索多并没有急着接宝音的话茬,他在心里找寻着一个制衡点,一个草原与五蓄共存的制衡点。

    面对铁蹄马的生存现状问题,他尽管已经担心了些时日,却一直没有采取什么动作。这次的那达慕大会,让他又一次感觉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仅靠这十多匹铁蹄马来延续一个品种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买些回来,怎么也得达到40匹,而且要公母数量相当。40匹的马群放在谁家都会造成负担,不如把它们化整为零的安头分配到各家各户进行饲养。现在最主要的是能得到上头的支持文件。我现在就回去写请愿书。”

    索多起身打算回家,宝音又提出了新的问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