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些棕白色的照片里,我看到那些带着毛毡帽c草帽或者皮帽,穿着工人裤的淘金者们坐在矿车上对着镜头笑;知己在摇摇晃晃的圆桌前干着大杯的冒泡冰啤酒;尽管穿着盖不住乡土气息,但仍昂头翘腿,点着女士长烟坐在街头的风尘女郎;一些穿着唐式麻布背心的华工正在给枕木打桩,铺设着新火车轨。如此这般的景象,琳琅满目数不胜数。
其实,当年只要有金矿的地方,就会有大批的华人涌进来,有的自行形成了一个类似于今天华夏城,有的则加入到大部队成为了一名流着辛苦汗的华工。属于前者的那些群体大多都不会讲英语,所以聚集到一块去从事一些服务性的工作,比如提供食物或者洗衣等等,另外还有些人专门去给矿区黑社会负责处理尸体,而作为回报,除了金钱,黑社会还会帮忙这伙人驱逐另一伙想参与竞争的华人群体。
美国在19世纪末层出台过排华的法案。在1882年,美国国会首次通过内容包括停止华工入境c不准华侨入籍等15条条款的排华法案该法案在1904年成为永久法案。获准移居美国的中国人为数极少。后来在20世纪,因为罗斯福开了个好头,华人的地位才慢慢开始提升。
回到照片中的淘金小镇。就在翻过几页繁华以后,随之而来似乎注定就是萧瑟。照片被绘上了色彩,那些色彩,是百年岁月的鸿沟。天还是那片蓝天,可地上早已人走楼空。上方蔚蓝洁白一片苍茫,下面铁锈枯草四处荒凉。
组图是取景于三藩市东南边,一个坐落在延绵山丘中的小镇维珍。从远处的一座山顶往下鸟瞰,小镇也只是稀稀落落排列有点凌乱的百来家木屋,当中涵盖了学校c教会等各个功能的建筑,从小镇往四周歪歪扭扭地延伸出一条大路和许多小路。对面的山顶上有些粗长的烟囱冲天而起,估计是炼金厂的所在。那么金矿也大概都在那边了。
慢慢走近小镇以后,有块木牌用不算工整的字体写着小镇的名字和大概的路名和方向。接下来就在丛生的草地中,一所所民房在孤独而骄傲地立于风霜雨露中,一站就是百年。外围的房子已经破败得非常明显,好几所砖房已经倒塌,有的只剩下一堆乱砖和两堵断壁。有一所狭长的两层木屋已经被风从侧面吹得刮向了一边,正苟延残喘地坚守着。木轮人力车被丢弃在大街上,陪伴它的还有许许多多散落在草地的,爬满铁锈的各种炼金机器零件。
照片的视角带着我们进入了室内。一个看似作坊的房子里,阳光从一些木板或者铁板的破洞中钻进来,很多工具在桌面或者地上堆放着,有一个漏斗状的大铁管倒装在屋顶上,可能是用来吸走杂质什么的。
而至于在民居里,堆在地上的有竹篮,还有断了脚的太师椅,附带着霉渍的墙纸已经自行剥落,不过房门还光亮地保留着当年的白漆。在学校里,讲台和学生桌都铺满了厚厚的灰尘,黑板上还有板书,讲台的灰尘下还有快要分辨不清的讲义。画板上画着人体骨骼的精美扫描,钢琴上的按键已经陷塌下去了不少,黄色的木质地球仪已经多了很多爆裂的沟壑,上面的版图和国界线早已经模糊不清。有一张像是手绘的海报上面,还写着三藩市的名字,下面标着:10月29日,1867年。
在照片册的参考文献列表上,我找到了这些照片的发表时间,大约是在两年前。我不知道这个小镇是否就是我们想查的地方,因为奇怪的是作为一个淘金小镇被重新炒热的大话题,在社交网络和各路新闻上都始终找不到。既然世界级摄影师都找到那里去了,我觉得那个叫维珍,或者曾经叫维珍的小镇,必有她的历史意义和独到之处。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