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 章(第1/4页)  天地萨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来了,说能治,就收下,说不能治,就让拉走。有一位暴发户得了癌症,让人抬来一麻袋钱,还承诺说等他病好了,给北屯下洼子每家买台汽车,胡三儿也不动心,说不能治就是不能治,把人赶走了……村里人一见不乐和了,胡三儿解释说,他说不能治的那些人,在阎王爷那里都挂了号了,他要不回来。

    三嫂能说不假,但不会和我撒谎,不过还是眼见为实,我和孟溪晚上决定去下洼子看看。

    蛤蟆屯和下洼子相隔不到二里地,也是一个洼地方,但经过人们年年垫土,现在,正如二人转小帽唱的,“下洼子也不洼,变成了溜平地儿”,现在的溜平地儿全被庄稼占满了。我牵着孟溪的手,刚穿过庄稼地,到了村头,便听到风中传来了萨满鼓声。

    萨满鼓声和其他的鼓声不同,鼓也不同,只有一面有皮子,是一种抓鼓。《牡丹江风土志》记载:“神鼓,普通圆形,纵八十二厘米,横五十厘米,一面包羊皮,中心一铜环,以四皮绳十字形结框上,上部缀铜钱八枚。”

    萨满鼓在东北亚传得很广,我们在考察中,发现贝加尔湖沿岸很多岩壁上,都绘有敲着萨满鼓的萨满壁画……唐宋年间,流传于山西、河北一带的太平鼓,也是由萨满鼓演变过去的。

    循着鼓声的指引,我和孟溪来到了小学校。

    小学校里聚了很多人,从着装打扮看,外地人居多。透过人群,看到cāo场中间摆着一个大香炉,整捆整捆的香投进香炉中,就像点着一堆篝火,火光灼灼闪闪,照得人影晃来晃去,似鬼影瞳瞳。香炉后边,供桌上摆着整只杀好的猪、羊、鸡、鱼,还有酒……一个瘦得皮包骨头的老干部模样的人,头上顶着一块红布,手中扶着一整根玉米秸,玉米秸上拴着一段红绳,被一个老太太把着,坐在香炉前面,老干部身体虚弱,脸色蜡黄,流着虚汗,奄奄一息的样子……老人头上红布写有名字,叫屈兴文,正是等待治病之人。

    看到胡三仙,我才想起来小时候见过他的。寂静的乡村没有啥娱乐,南村北村的人,以村为单位,常爱聚在一起打群架玩儿……有一次胡三儿赶着小马车,路过蛤蟆屯,让我们一群孩子用土垃疙打哭了,当时的胡三儿也有二十多岁了吧……现在,变成胡三仙的胡三儿可不一样了,他穿着黄马褂,腰上系着腰铃,胸上扣着托当(铜镜),头上戴着一个饰有鸟的萨满帽,帽子上方伸出一段狍子角,手中拿着萨满鼓,用羊蹄子在敲着……胡三儿似正在热身,他红光满面,眼睛半闭半合,一绺山羊胡子也留起来了,半白半黑,还真有几分仙风道骨……胡三仙后边站着一个中年人,胖胖的,套着一个黄马甲,手中也拿着萨满鼓,这可能就是三嫂说的,不当村长当帮兵的二胖了。

    胡三仙转了几圈后,在香炉旁边一个椅子上坐下,看了一眼二胖,意思是可以开始了。

    二胖放下萨满鼓,在案子前提起一杆马鞭,打了一个漂亮的鞭花,然后也拿起一面萨满鼓,用羊蹄子“当”地敲了一声,开始请神了。请神也叫搬杆子。满族习俗,院中立有一根杆子,叫索lún杆子,也叫神杆,搬杆子就是把神请来的意思。后来,汉人在此基础上,又有所演变,把索lún杆子变成病人手中的玉米秸,啥时帮兵把玉米秸儿唱倒下了,就证明神被请来了。萨满演变成跳大神,请神曲也汉化了,和二人转唱的差不多,只听二胖清了一下嗓子,开始唱道:

    日落西山黑了天,

    家家户户把门关。

    十家都有九家锁,

    就有一家门没关。

    鸟奔山林虎投山,

    喜鹊老鸹奔树上,

    家雀哺鸽奔房檐,

    帮兵我啊来此地,

    脚踏地,头顶天,

    一步两,两步三,

    三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