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0 章(第3/4页)  咖啡奶茶经济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司的经理吩咐了一番。

    很快,根据他的安排,公司派出了一个业务员,装作偶遇的样子和店主砍价,一口咬定只出5万元,店主当然不同意;公司又派出第二个业务员,装作远道来的游客和店铺的老板砍价,咬定4万元不松口,店主当然不会卖……一个个买主来了走了,一个比一个给的价低,到公司派出第六个业务员时,报出的价格已经是5000元了。

    店老板每天都后悔没有出手卖给前一天的客户,他暗暗告诉自己,今天只要有客户来,无论给多少钱,只要能够本,一定要把这尊佛像卖出去。也就是这天,张一鸣再次来到了这家店铺,告诉店铺老板,说要出6000请这尊佛像回家。店铺老板不但高兴地同意了他的报价,最后还赠送给他一具佛龛。

    砍价是我们生活中几乎每天都会面对的问题,不管砍掉多少总能带给我们一定的满足,砍价也是一门学问。上面案例中,张一鸣内心的价格是1万,最后成jiāo的价格是6000,剩余的4000就是一个经济学上的概念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为取得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他取得该商品而支付的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说白了就是砍价所造成的差额。

    这一差额产生的原因是该商品用货币表示的边际效用大于其价格。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所愿支付的价格取决于边际效用,而实际付出的价格取决于该产品的市场价格。消费者价格和市场价格之差也就是所产生的“消费者剩余”,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由于我们“讲价”而省下来的这一部分差额。

    当消费者遇到价格便宜的商品时往往会受到购买yù望的影响而多买,就像消费者以低于消费者价格购买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时,心理会很满足,会觉得很划算很占便宜一样,消费者的这些购买行为都是受到“便宜感”的影响。

    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付出货币,人们付出货币无非就是希望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满足需要,买到自己称心如意的产品;二是买得合算,觉得钱花得值,商品不光好用,而且还能有其他作用。比如手机,花4000元买个诺基亚,不仅通话方便,而且有录音、拍照等许多其他功能,可以给用户带来使用方便以外的好处。

    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往往刚开始时对商品信息不是很了解,而无法对商品的边际效用做出正确的价格评估,其价格一般高于他们实际支付的市场价格,虽然在购买的时候觉得赚到了“消费者剩余”,然而在购买之后发现商品的实际价值又感到后悔,才意识到失去了“消费者剩余”。所谓的虚假销售就是通过夸大商品的效用或提高消费者价格从表象上增加人们的“消费者剩余”,以引诱人们购买。

    与消费者剩余相对存在的另一个经济学概念就是生产者剩余,即生产者出售一种商品得到的收入,减去成本就是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既然是消费者省下来的钱,那么生产者剩余自然就是生产者赚到的钱,两者是同样的道理。消费者剩余是买者在购买过程中从市场上得到的收益;生产者剩余是卖方在出售过程中得到的收益。

    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消费者在特定市场上购买产品或服务从中获得的收益;生产者剩余衡量的是企业在特定市场上出售产品或服务从中获得的收益,两者结合就是市场经济的总剩余。通过这些概念我们可以分析出消费者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收益情况。

    10你的钱都去了哪里可怕的“拿铁因子”

    南西和约翰是两个孩子的父母,他们的收入都属于中上阶层,他们一直认为自己没有胡乱消费,却深陷在信用卡的债务之中。

    在他们讨论开销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他们的开销中并不是没有浪费,南西和约翰除了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之外,每月花500美元在外晚餐、245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