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 章(第3/4页)  精确管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究或实践的结果大量地普遍地应用在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是,这样的管理并没有向社会输送自己的积极属xìng,影响文化的本质内涵。也就是,现代企业不是内生的,中国在“洋务运动”以前的经济组织大部分是一种自发的lún理状态。也就是说,它是经验型的,因而更受到文化本身的影响。

    中国的生存哲学本身便是一种模糊逻辑。这种逻辑的目的也在于对世界的精确把握,但过程则是模糊的、经验型的甚至神秘的。这种过程让中国的文化与民族xìng格更多地以“本质化的玄学思考”来超越实际的论证与推理。这使社会运转本身简单化并不可避免地复杂化,也使文化环境变得模糊化。

    管理上若不注意研究人xìng,必然忽略人的重要作用,不去鼓励人与物的配合,则易犯偏重物而约束人的错误。所以,必须正确把握人xìng,正确运用人xìng,才能充分发挥人的工作积极xìng、主动xìng和创造xìng,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价值。中国最有影响力的领导者都是管理中国人的高手,其成功就在于能够在洞悉中国人xìng的基础上,用有中国特色的办法来管理中国人。

    (五)中国人xìng的弹xìng

    中国人xìng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从两个方面作简要阐述,其一是人xìng的假设前提,其二是国民xìng格特点。

    关于人xìng的假设前提,中国古代思想中对人xìng有深刻的认知,最具代表xìng的是儒家的xìng善论、法家的xìng恶论、道家的中xìng论。

    儒家xìng善论。儒家认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宋代《三字经》开篇是“人之初,xìng本善,xìng相近,习相远,苟不教,xìng乃迁。”这一观念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xìng善论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的心灵。

    法家xìng恶论。荀子认为:“人之xìng恶,其善者伪也。”因为人生来爱好私利,所以为争名夺利,不知辞让;因为人生而有缺点,所以会有yīn谋诡计,因此忠实守信不存;因为人生而有耳目之yù,所以好声色,因此yín乱生而礼义文理不存;如果从人之xìng,顺人之情,必定会相互争夺。

    ------------

    第一章 精确管理的实质(5)

    ------------

    道家中xìng论。在老子看来,人的yù海难填,总是无止境地追逐名利财货,老子指出:“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老子认识到,声色犬马,本是人的需要,过分放纵了人xìng,必然会带来恶果,说明人xìng有恶的一面。有恶必有善,《道德经》指出:“故大道废,案有仁义;智慧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孝慈;邦家昏乱,案有贞臣。”说明人xìng有善的一面。

    由于中国古代儒家统治文化对社会影响最为深远,因此以儒家文化中的人xìng学说对中国人的人xìng影响最大。中国文化中将人分成两类,一类是君子,一类是小人。君子具有优秀的品质,而小人则相反。

    君子是人们应该追求的榜样,小人则相反。

    基于对中国式的人xìng假设,中国人认为管理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做人就是如何搞好人际关系,做事就是如何提高工作绩效。搞好人际关系,提高工作绩效就是管理。只会做人,不会做事,是一团和气,是和稀泥,管理上等于零。相反,只会做事,不会做人,常常得罪人,他的管理也等于零。

    抓住中国人xìng的特点,选拔人、用好人,是管理的重中之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