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0 章(第3/4页)  顶级管理:聆听世界顶级管理大师智慧之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第一种情况下,因为可能补偿的那一方没有资源,在第二种情况下,因为jiāo易(即使在本质上是有效率的)在“寻权”活动上浪费的资源可能比收益补偿更多。

    我觉得在控制权持有者之间的利益分歧上,事后的无效率是日益增长的。在工人的职业技巧、处于等级制中的地位和任期等因素各不相同的情况下,向工人分割控制权是高成本的。虽然汉斯曼没有提供这一关系为什么发生的规范模型,但是,他确实为在实践中控制权很少被分割给具有冲突利益的各方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他的推测是令人好奇的,因为我们没有关于为何不同的公司治理体制导致事后无效率的不同水平的一般理论。然而,无需怀疑,无效率确实存在,而且是非常重要的。

    风险厌恶

    任何一个企业都是要冒一定的风险的,一套公司治理体制可能影响总剩余的事前价值。如果不同的各方具有不同的风险厌恶程度(或不同的分散风险或对冲风险的机会),那么,公司治理体制的效率也可以通过它怎样将风险分配给最具风险承受能力的那方来衡量。

    我认为不同的公司治理体制也能够产生不同数量的风险。假定所产生的剩余总量是一个常数。如果公司治理结构产生一个随机xìng的讨价还价的结果,那么,每一方的报酬是随机的也是有可能的。例如,就未来的通货膨胀而言,以名义美元签订一个人寿保险契约在投保人(policyholder)和保险公司之间创造了一个纯粹的赌博。如果参与各方是风险厌恶的并且不能分散风险,这一附加的“治理”风险(这个情形是由契约产生的,一般情形是由治理结构创造的)就减少了总剩余的价值。

    综合起来看,公司治理体制的目标将是:(1)使价值强化投资的激励最大化,同时,使无效的“寻权”活动最小化;(2)使事后讨价还价的无效率最小化;(3)使任何“治理”风险最小化,并向最小的风险厌恶方分配剩余风险。

    资金的管理

    在对资金的管理上应该注意资产的剩余控制权总是增加由它的所有者攫取的剩余份额(所有者有机会顺手拿走资产),我认为这样的管理必然增加它走向专业化的边际激励。如同所观察到的那样,如果一个更为专业化的资产脱离了这一关系就会没有价值──因为它已经被专业化,那么,专业化减少了所有者的外部机会,并因此减少了它的准租金份额。拥有物理资产使代理人对专业化的态度更为勉强。其结果是,剩余控制权最好被分割给一个代理人集团,这一代理人集团需要保护他们的投资以便对抗事后的剥削,但是,他们在多少资产应该被专业化方面没有控制权。

    很多时候我要考虑企业中的不同数量的专业化的投资联结,我觉得造成这样的一种联结很多时候是一种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因为资金的供应是容易被契约化的,只要他们的供应者在事后能够得到足够的剩余,资金就会以最优的数量提供。因此,在避免降低他们的边际激励的消极效应的过程中,给他们足够的事后剩余,将剩余控制权分割给资金的供应者就具有积极的效应。

    争取到一定的投资也是节省自己资金的好方法,企业里一旦拥有的资金就可以进行更加专业化的项目投资。最优的情况是,在保持资产剩余控制权的构成中,资金供应者将对专业化资产的权利委托给并不将专业化所产生的机会损失内部化的第三方。

    阅读手记:谁将控制企业

    在很多的时候,我们都会被一个很奇怪的问题困扰着,那就是谁将来控制我们的企业。是企业的管理者吗?很多的人也许都会有这种认识。但是米其林的管理理念让我们明白,控制企业的并不是一个企业的领导者,而是其他的更多的很多方面。

    首先是对一个企业的控制权的分割,可以直接影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