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军护着小皇帝和小朝廷里不想跑路的c没来得及跑路的百官们又在海上辗转了近一个月。
这天到达雷州登岸,本欲稍做休整,补给一些食粮饮水以后仍回海上,因见雷州城池坚固,官员忠诚,士庶归心,诸人便决定临时定朝于此。
稍作休整之后,小皇帝问询了文天祥和秋云迹之后,打点精神开始上朝,准备自己担当大任,独立处理朝中要务,让他的太傅在海中仙山上也能听说他的努力,好早点回来帮他。
小皇帝宣布:拜文天祥为左相掌国政;李庭芝为元帅,节制江南江北二军,一边守城,一边伺机收复江北失地;拜张世杰c陆秀夫c驸马杨镇为大将军,江南军分为三部,三人各领一部,互为猗角,互为守望,共同收复江南诸城。
小皇帝布置完这些下朝,回到后房与秋云迹商议另一件大事:江万载去了,禁军无主,虽暂由文天祥统领,毕竟不是长事。文天祥自从做了左相,军国大政都在他一人肩上,每天废寝忘食的,禁军他再无心力操心,已辞了好几次统领之职,只是小皇帝还没想好接掌这个职务的人选。
禁军不仅关系着小皇帝和整个皇室的安危,从临安出来后,这三年还承担着与元军对战的任务,很多时候集结周围兵力与元军作战,指挥权都是交给禁军统领的,因此这个统领不仅要得到禁军们钦服,还要有比一般将领更卓越的领兵作战能力。
秋云迹也没有主意。
她再是保留了前世记忆,毕竟她的前世也才活到三十三岁,而且前面二十八年一直致力于做一个傻玩傻学以讨祖父母和父母欢心,哪里见识过什么军国大事?她的优势不过是前世学过那些历史,而南宋末年这一段,却已经被她改得变了样子。
依照常例,江万载去了,应该由副统领杨琼接掌禁军,但小皇帝不放心他,秋云迹也本能的不相信他。
这杨琼本是杨太后的族兄,小有文名,又相貌丽都,家世也显赫,再入了禁军,乍一看上去真叫一个文武双全,但做为禁军副统领,他既无战功,也少威仪,虽常自高身份,却又无文韬武略做为底气,打起仗来犹豫不决,往往错失良机,陷自己于死地,如果没人统领指挥,他几乎每战必败。这人为人还非常小气,总爱在同僚中挑三窝四,和人争权,前次禁军叛乱就和他脱不了干系,这二年若不是江万载压着,禁军早被他玩散了。
他又向来不赞成为小皇帝娶秋云迹做皇后,认为秋家不够显贵,祖辈只有一个假神仙,实际上全是骗人的,秋家世代不过是山鄙贫民罢了。他总想找个机会废了这小秋氏,让他自己长女上来做这个皇后才趁心,只不过见皇帝还小,才不着急罢了。
这样的人小皇帝和秋云迹如何敢用?一旦禁军入了杨琼的手,以前江万载在禁军中的所有努力都要白费;而且看他那不善的眼神,小皇帝和秋云迹有理由相信,这人一得着机会,立即就会把秋云迹变成小废后,然后将秋家全家老幼扫地出门。
二人与文天祥商议。文天祥提议调江南义军统领江镠来此接掌禁军。
江镠,故丞相c仕林领袖江万里长子,江万载最看重的侄子。江镠四十出头的年纪,头发先白了大半。他本是江氏嫡长,自幼以仁孝忠义自勉,比他两个叔父都沉稳一些,自从父亲和诸弟殉国投了止水涧之后,更变沉稳为沉郁,每日里只以杀贼报国c光复故土为任,为了杀贼报国收复失地,他怎么都肯做,不辞任何劳苦委曲艰难。这个人虽然少了江万载的大气磅礴,却坚毅持重,又难得忠义。
此时禁军是宋军战力最强的精兵尖兵,于皇帝安危c于整个宋元战局都至关重要。而禁军的组成多是临安显贵子弟,素来桀骜不驯,文天祥认为只有江镠出掌禁军,战功资历能为都有,再承他父叔余恩,才能令禁军归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