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7 章(第1/4页)  许家屯香港回忆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社论及主要新闻译成简报供我阅读,此外,还订了十多种杂志。

    从我的沙发椅在六年内更换两次,就可知我整天勤坐沙发阅读传媒材料的程度。每天早上起来,我先浏览大标题、要闻、社论。晚上酒店后或应酬以后,再用三至四小时边看电视边详细阅读,久而久之居然也能理解广东话了。偶尔出差内地,回港后便要“恶补”。香港情况变化速度太快,几天不阅读报刊,便有脱节之感,非“恶补”不可。每日坐沙发数小时,八七年沙发坐坏换成皮沙发,不到三年,新沙发又给我坐坏了。

    我阅读报刊的方法,几乎是遍及各版,不仅看新闻、评论,还看专栏、娱乐新闻,连马经也扫一扫。一些看似不重要,实际很有用的情况,往往从中可得。读“马经”能知道社会上某些人士的脾气、嗜好等等。《信报》曹超仁的《投资者日记》,往往透露一些重要的社会、政治、金融动态。他讲某些闻人,多用代号,如称王某某为“红色肥猫”,邵某某为“排骨”……。

    香港还有一份半公开的小报,姑隐其名,它专好揭工商名人隐私,据说,有些知名人士因此曾被要挟。阅读此报,可获知一些坊间流行传闻。例如它曾刊登大陆某公子在港奢侈、阔绰的生活消息,报导他有高级住宅、数辆名牌汽车、两艘游艇、高级音响、打高尔夫球入会费就花了一百多万港币等等。有人把这张报纸送到北京,赵紫阳、张劲夫都看过。某公子声称该报捏造,到处喊冤,声明要上法庭控告它诽谤,后来不了了之。

    此外我还广泛接触社会,与社会各方人士会谈,不管他们说什么我都倾听,了解他们的心态。接触越多,互信越增,了解越深,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越多。我就这样逐步加深对香港社会的认识,也jiāo了不少朋友。

    15

    奔波了三个月,对香港有了初步认识。九月中,带着自己草拟的汇报提纲,回到北京。请示了耀邦同志,他请外事领导小组听汇报。

    汇报安排在中南海国务院第三会议厅,外事小组组长李先念、副组长赵紫阳、港澳办主任姬鹏飞先后到场,胡启立也来了。到会的还有国务委员、财政部长王炳乾及中央组织部一位副部长,他两人是我向胡启立点名邀请的,我持的理由是:要钱、要人。

    会议由赵紫阳主持,他说时间只有一个上午,要我择要汇报。

    汇报围绕三个问题:香港形势、经济情况、党和干部队伍。首先报告香港形势。我说,香港通报知道中央决定九七收回香港后,出现大动dàng、大分化、大改组现象。这种现象在中、上层社会尤为严重。基于民族大义,他们即使不赞成、口头上亦要说拥护,至少也不好说反对香港回归。但实际上,他们担心九七后私人财产被社会主义改造、共产。担心失去自由。此外知识分子怕“洗脑”,中下层担心生活水平下降。据我这几个月的接触,香港多数同胞还不知道中央收回香港,实施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少数知道的,担心将来会变:他们对党不信任。社会上弥漫着一种世纪末来临的气氛,逃资、移民情况在发展中。

    我注意到与会者都在专注地听。

    李先念chā话:“逃资严重不严重,逃了多少?”

    “根据我了解,情况是严重的。带头逃的是一些爱国资本家。中央负责同志请他们来北京谈话,他们得到消息,回香港转头便逃。但据香港中国银行的估计,进来的资金比出去的多,他们认为,只要香港继续有钱赚,出去的还会回来。”

    李先念再没说什么。

    我说,这几个月我接触过很多香港同胞,包括不少中、上层人士,希望维持现状,让英国人继续管治的不是少数。行政局首席议员钟士元就公开提出要中国当“董事长”,英国当“总经理”,这种以主权换治权的主张,究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