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7 章(第1/4页)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三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北地区党政军大权jiāo给傅作义全权处置外,还允许他直接接受美国援助,并答应给博补充7 万支qiāng和2 亿发子弹。美国人为了利用傅作义阻挡解放军进攻,也下了大本钱,送给傅1600万美元,并将承诺中的一部分战略物资运到天津。

    蒋介石可能想不到,傅作义还为自己铺下了另一条退路罢战求和,保存实力。傅作义懂得政治斗争的作用,他早已看出蒋介石已无力挽回败局,对蒋失去信心,他必须自己想办法寻找退路。他派彭泽湘、符定一给中共领导人转达口信,就是试探中共的虚实,为自己争取时间,保存军队。

    傅作义见蒋介石同意自己的意见,便自信地说:东北决战刚刚结束,共军需要休整补充,林彪起码需要3 至6 个月才能入关。我想利用这段时间,扩军20至50万人,与东北、华北两区共军总数相当,以1 :1 的兵力来加强平津防务。此外,在津塘之间构筑60公里的弧形阵地,在平津之间建立碉堡群,迎战入关的东北共军。到时候,可战可走,立于主动地位。

    蒋介石十分满意,高兴地说:“好!好!我支持你扩军,我给你番号和装备。”停顿片刻,接着又说:“你固守华北,摊子不要铺得太大,要尽力收缩兵力,把主力集中在平津塘地区,以便在华北支撑不住时,能迅速从海上撤走。”

    一连几天,傅作义经过反反复复的劳神苦想,犹豫徘徊,权衡利弊,请师问贤,终于形成了这样的腹案:大张旗鼓地收缩兵力和加强津塘地区防务,让蒋介石相信华北军队正在加紧积极备战;把中央军摆在北宁线附近的平津塘地区,让他们首先迎战入关的东北共军;把察绥军布防在平绥线中段和北平至张家口之间,让自己的部队处于既靠近平津,又可西去绥远的有利地位;尽快给máo zé dōng发出要求和谈的电报,秘密派人与共产党接触,早日举行和谈。

    在军事部署上,傅作义确实费尽心机。为了照顾蒋介石意图和面子,他对固守津塘采取了不少措施;为了满足美国人的意愿,获取美援,他又加强了北平的防务。与此同时,他加强了对张家口的控制,这就是傅作义为什么把部队摆成了以张家口、北平、天津、塘沽为重点的长达数百公里的一字长蛇阵,而且有意识地把蒋系部队摆在北平以东,将他的嫡系部队摆在北平以西,以备万不得已时各奔东西。

    此时华北战场形势暂时稳定,傅作义、阎锡山两边的兵力加起来有o -70万人,装备也较好。máo zé dōng的华北野战军三个兵团暂时处于分散位置,傅作义以自己的兵团完全有把握与之周旋,但是,如果东北野战军一入关,双方兵团对比立即就要变化。

    蒋介石、傅作义都明白,东北野战军早晚必然入关,但都认为暂时不可能立即入关。11月1 日,蒋介石在guó mín dǎng中常会上说:“东北战事虽告失利,但共匪主力尚未遽予华北局势以直接威胁,且傅总司令作战精神与战略之运用,均极勇敢周备,统帅部并已适时作加强战力之部署,故整个战局必可无虞。”(《大公报》「天津版」1948年11月2 日)

    此时的蒋介石和傅作义,都将其战略部署建立在东北解放军不能立即入关、积极行动的基础上,带有很大的侥幸心理。他们总是对于máo zé dōng的战略部署估计不足,máo zé dōng又总是能够利用他们的这种侥幸心理来抓住蒋介石,打击蒋介石。

    针对蒋介石与傅作义在华北战场上撤守不定,暂时观望的具体情况,máo zé dōng作出的第一个决策,就是稳住平、津之敌。

    第二十一章 较量塞外

    82.撒布天网,围而不打

    máo zé dōng没有小看傅作义,他担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