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8 章(第2/4页)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二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攻张家口作战,总座已精心部署,第十一战区的孙连仲司令长官和东北保安司令部长官杜聿明将军均将指挥部队配合你作战。”

    当大同遭到解放军围攻时,蒋介石运用计谋,把原属阎锡山管辖的大同划为傅作义管辖,促使傅作义出兵解大同之围。阎锡山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但仍认为大同与其被共产党占领,不如jiāo给傅作义管为好。蒋介石为着夺取张家口,又故伎重演,把原属第十一战区管辖的张家口划归傅作义。傅作义为得到张家口这块宝地,当然会拼尽全力的。

    晋绥和晋察冀解放军在大同、集宁战役的失利,加之后8月底guó mín dǎng军东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长官郑洞国指挥第13军。第92军和第53军攻占承德,蒋介石认为这是乘势夺取张家口的天赐良机。

    9月10日,蒋介石下达命令,要北平行辕从东西两面向张家口发动进攻,称:“于完成冀东扫dàng后,以第十一战区和第十二战区之主力,沿平绥路东西并进,向张家口攻击,以东北兵团之一部围击张家口附近匪军而歼灭之,并折断其退路。”

    蒋介石在进攻张家口问题上是下了大赌注的,几乎动员了绥、冀、热、察地区能调动的全部guó mín dǎng军,投入了这场作战。目的是,为拟于10月召开的“国大”取得政治资本。换句话,不打下张家口,就开不成“国大”。蒋介石的部署是:以第十一战区、第十二战区部队,分别由平绥路东西两线向张家口进犯。东线,第十一战区以第16、第53军由南口。怀柔等地向张家口以东的怀来进逼,第94军为战役预备队,第13军出沽源,作牵制xìng的佯动;西线,第十M战区以3个步兵师、四个骑兵师、一个骑兵纵队及第二战区第38师,集结于大同、集宁一线,向左而动。

    张家口是晋察冀解放区的首府,对于张家口当时的处境,聂荣臻作了全面分析后认为,guó mín dǎng军早晚要进攻,而且是以重兵来攻,人民军队撤离张家口是早晚的事。撤离张家口,聂荣臻早在绥远战役失利之后,就有了思想上的准备。

    绥远战役没能消灭傅作义主力,张家口已经处在腹背受敌的局面。鉴于这种情况,聂荣臻开始下令将张家口的作战物资向北岳山区转移,负责组织搬运工作的是察哈尔省主席张苏。大同、集宁战役失利后,聂荣臻又全面加强转移工作。到1946年10月撤离的时候,仅105口径弹榴pàopào弹就搬走了几万发,大型设备和作战物资全都被搬空了,人口也被疏散到了周围地区。

    聂荣臻在撤围大同的当日和次日即9月16、17日,两次向中共中央军委和máo zé dōng提出建议:“在敌东西夹击张家口的情况下,我拟在敌人进攻时只进行掩护战斗,不作坚守。”

    18日,máo zé dōng就晋察冀战略区今后应采取的作战方针,复电聂荣臻、肖克、刘澜涛、罗瑞卿:“我们同意你们十六日十八时电之精神,除各方面布置外,集中主力于适当地区待敌分路前进,歼灭其一个师(两个团左右),得手后看情形如有可能,则再歼其一部,即可将敌第一次进攻打破。依南口至张家口之地形及群众条件,我事前进行充分准备,各个歼敌,打破此次进攻之可能xìng是存在的。此种歼敌计划是在保卫察哈尔之口号下进行动员,但以歼灭敌有生力量为主,不以保守个别地方为主,使主力行动自如,主动地寻找好打之敌作战。如届时敌数路密集不利于我,可以临时决定不打。若预先即决定不打,则将丧失可打之机,对于军心士气亦很不利。每次歼敌一个团二个团,并不需要很多兵力,以几个团钳制诸路之敌,集中十个至十五个团即有可能歼敌一个旅(两个团)。”

    máo zé dōng在电报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