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里得到很多经验教训。当今世界已进入核时代,各国所采取的政策必须从全球范围考虑。苏联在考虑其国防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欧洲和远东两个方向,而且还必须同时考虑印度洋方向、北冰洋方向。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西伯利亚和中亚的政略和战略地位的变化。结果,苏联不仅在西伯利亚、中亚部署了大量的中远程弹道导弹和洲际弹道导弹,而且还加强了太平洋舰队(装备潜艇发shè的弹道导弹),在印度洋也部署了常驻舰队。
一九七四年苏联公布了建设贝阿铁路的消息,现在正在全力以赴地进行着建设。它的目的大概是想在加紧开发西伯利亚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同包括日本、朝鲜、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的联系。另外,苏联越是想在印度次大陆和印度洋扶植亲苏势力,就越会重视中亚的地位。
图19 西伯利亚地区国内航线要图
一、中亚的政略和战略价值
中亚多沙漠地带,很久以来就与世隔绝,开化较迟,因此过去不大为人所知。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俄国的南进政策突然活跃起来。到一八六六年秋,土库曼的重要据点落在俄军手中。随后俄国先头部队转入东部活动,在中国边境挑起冲突。阿姆河下游的希瓦汗国和费尔干纳溪谷的浩罕汗国都处于风中残烛的状态。很明显,俄国的南进是以波斯湾和印度洋为目标的。所以,英国也突然开始关心起来。一八八○年前后,俄国乘中国衰弱之机向中亚方向进一步扩张,一时俄中关系处于紧张状态。俄国逐步扩大了它的势力范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这些地区的开发以及农业现代化和山麓地区工业化的进展,这里人口增多了,同时作为针对伊朗、印度、中国的政略战略基地的重要xìng也增加了。
众所周知,美国鲍尔斯上尉驾驶的飞机在苏联领土上空实施秘密侦察飞行时被击落。苏联以此为借口中断了美苏首脑(艾森豪威尔与赫鲁晓夫)会谈。当时鲍尔斯上尉起飞的基地就是帕米尔高原东南的吉尔吉特。由此可见,即使从国防的角度看,也不允许苏联低估中亚的价值。而且,随着洲际弹道导弹、中远程弹道导弹、潜艇发shè的弹道导弹和喷气式飞机的发展,这一地区的政略战略价值将不断发生变化,作为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而发挥作用。尤其是在美国能使用“海神”(“三叉戟”)导弹从印度洋海域发动核攻击的今天,就更是如此。此外,无论是从积极包围中国上考虑,还是从支持印度、阿富汗问题上考虑,以及从对付伊斯兰教的问题上(不仅要考虑到中东的伊斯兰教而且要考虑中亚的伊斯兰教)考虑,中亚都是重要的地区。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
过去苏联曾利用一切机会向南方寻求海港,在沙皇俄国时代曾企图向印度渗透,结果被英国阻止住了。今天,苏联在中东培植亲苏势力,同时把阿富汗置于自己的势力之下,使波斯湾近在咫尺。苏联还利用孟加拉独立和巴基斯坦遭到削弱的形势,通过阿富汗逐步巩固了自己的地盘,并且打着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两国间签定的睦邻友好条约的幌子,把约七个师十万人的大军派进阿富汗,制造了卡尔迈勒政权。苏联无视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各国的反对,企图在阿富汗站稳脚,以便进一步向中东、印度、巴基斯坦和印度洋扩张。如果再考虑一下今后印度洋各国的角逐和伊朗革命,中亚的政略战略价值就只会提高,而决不会降低。
二、西西伯利亚的政略战略价值
沙俄时代的重工业中心在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乌拉尔以东的重工业仅占整个重工业的百分之十左右。战后,苏联全力建设西伯利亚,使西伯利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重工业的重点正移至乌拉尔以东。回顾西伯利亚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至一九○○年左右)
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