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2 章(第1/4页)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调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生了什么样的恶xìng事件,人们的反应都会自我限定在由开始的震惊、愤怒、近而转化为无奈、麻木和绝望的情感流程。也正是这一无序的流程,使得天良阻塞、正义淤结,进而为所有的恶行创造“浑水摸鱼”的天然环境!试想,一个被麻木与绝望所左右的社群,其出路和未来将会是一个什么境况呢?

    故而,我以为,那些敢于在老百姓的“天”上打主意的不法之徒,他们之所以敢群起效尤,竟相为恶,这与一些职能部门事先麻木不仁,监管乏力,事发后又争相推诿、掩盖隐瞒等有着直接关系。更有甚者,一些“常在河边走”的职能部门,一直是在半遮半掩地玩着“放水养鱼”或“养寇自肥”的鬼把戏,而对在食品安全领域里作jiān犯科的不法之徒的“捉放曹”,其实就是他们的财政来源!对如此频繁反复的恶xìng事件的发生,我们必须从制度上找到症结!在打击那些食品安全事件的直接肇事者的同时,更重要的关键是打击对这些事件负有责任的官员!使“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

    否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维系生命所必需的吃喝问题,如果都成为一件高风险的事情的话,那么我们这个社会还有什么希望呢?

    2006年12月10日修订于京北满井

    后记:没有痛感,就会被淘汰(1)

    从1980年代中期在国内出版第一本书,到坐在静寂家里的冬夜写这本将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第二本书的后记,时间已过了20余年。这期间仅印刷术的演进早已不能同日而语了我初出书时丁玲还在继续鼓吹她的“一本书主义”:我私下以为她之所以这样说可能是和当时出本书的难易程度有关吧,不说三审三校森严的审查流程,仅印刷前把一个个的铅字摆弄植版,一本书印下来少说也得用上个一年半载。可眼下的技术,连排版带印刷出一本书,一周时间就足矣。

    提笔至此,瞬间身心兀自有些许的颤栗与眩晕由于逝去的这20多年无论是与国与家,涉人及已,都是足以用“风雨涤dàng、洗心换骨”来定义的了。这20年间,就个人而言颇感欣慰的是自己的坚持、理想情怀与学会了感恩与包容的生活态度并不断地从中受益特别是明白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平民子弟,每做丁点上的了台面的事体,靠的都是朋友甚或陌生人的恩惠与提携。这也是我从生活中收获“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老话背后的深意与智慧:泉水喷出后无论它喷向那个方向,都会产生相应的反作用力的。

    而自己当年十八、九岁出版第一本书时“持才傲物”的轻狂与鄙薄,现下想来着实可怜。因为作为一个偶然而孤单且脆弱的个xìng生命,我们究竟又有什么可“持”的呢?我们忙碌、豪情万丈、常常还野心勃勃。可又有几个人能在忙碌中抽出些许时间想一想:今晚临上床时脱下的鞋子,明天一早能否还穿得上双脚?

    就用我们人的视角来讲一个例子:一群蚂蚁搬动一粒大米在我们的眼里可能微不足道,但在蚂蚁们的眼中其浩大、宏伟与我们人类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的重大工程一般无二,而更要命的是我们人不经意间撒的一泡尿就能令其灾难灭顶;而一群蚂蚁在篮球上爬行,其自豪感和难易程度与我们的登天工程无异,可人只要轻轻的用脚一踢,蚂蚁顿时便会有“坐地日行八万里”的感觉。人只要换一个视角就会明白自己的境遇,同时敬畏、谦卑和感恩之情便能生根。近而就会明了人是需要相互依偎与温暖并去珍视这诸种情愫!

    时间对人的雕刻与打磨,可能就是冥冥之中那只尚不为我们所知的神奇之手吧:就拿吃来讲,1985年以前,我不能吃一丁点辣椒,而眼下吃辣椒的量在“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江西人怕不辣”的江西南昌都令当地人吃惊,这得益于我的四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