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伤精血虚寒甚,温补真yīn可起疴。
濡主血yīn虚之病,又为伤湿。
弱
弱 yīn
弱脉:极而沉细。按之乃得。举手无有。《脉经》。
弱乃濡之沉者,《脉诀》言:轻手乃得。黎氏譬如浮沤。皆是濡脉。非弱也。
《素问》曰:脉弱以滑。是有胃气。脉弱以涩。是谓久病。病后老弱见之顺。平人少年见之逆。
【体状诗】
弱来无力按之柔,柔细而沉不见浮,阳陷入yīn精血弱,白头犹可少年愁。
【相类诗】
见濡脉。
【主病诗】
弱脉yīn虚阳气衰,恶寒发热骨筋痿,多惊多汗精神减,益气调营急早医。
寸弱阳虚病可知,关为胃弱与脾衰,yù求阳陷yīn虚病,须把神门两部推。
弱主气虚之病。仲景曰:阳陷入yīn故恶寒发热。又云:弱主筋。沉主骨。阳浮yīn弱。血虚筋急。柳氏曰:气虚则脉弱。寸弱阳虚。尺弱yīn虚。关弱胃虚。
散
散 yīn
散脉大而散。有表无里。《经脉》。涣漫不收。崔氏。无统纪无拘束。至数不齐。或来多去少。或去多来少。涣散不收如杨花散漫之象。柳氏。
戴同父曰:心脉浮大而散。肺脉短涩而散。平脉也。心脉散怔忡,肺脉散。汗出。肝脉散溢饮。脾脉散肿。病脉也。肾脉散诸病脉。代散死脉也。《难经》曰。散脉独见则危。柳氏曰:散为气血俱虚。根本脱离之脉。产fù得之生。孕fù得之堕。
【体状诗】
散似杨花散漫飞,去来无定至难齐,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不必医。
【相类诗】
散脉无拘散漫然,濡来浮细水中绵,浮而迟大为虚脉,芤脉中空有两边。
【主病诗】
左寸怔忡右寸汗,溢饮左关应散,右关散肿,散居两尺魂应断。
细
细 yīn
细脉:小于微。而常有细直而。若丝线之应指。《脉经》。
《素问》谓之小。王启玄言:如 蓬。状其柔细也。
《脉诀》言:往来极微。是微反大于细矣。与经相背。
【体状诗】
细来累累细如丝,应指沉沉无绝期,春夏少年俱不利,秋冬老弱却相宜。
【相类诗】
见微、濡。
【主病诗】
细脉萦萦血气衰,诸虚劳损七情乖,若非湿气侵腰肾,即是阳精汗泄来。
寸细应知呕吐频,入关腹胀胃虚形,尺逢定是丹田冷,泄痢遗精号脱yīn。
《脉经》曰:细为血少气衰。有此证则顺。否则逆。故吐衄得沉细者生。忧劳过度者。脉亦细。
伏
伏 yīn
伏脉:重按着骨。指下裁动。《脉经》。脉行筋下。刊误。
《脉诀》言:寻之似有。定息全无。殊为舛谬。
【体状诗】
伏脉推筋着骨寻,指间裁动隐然深,伤寒yù汗阳将解,厥逆脐疼证属yīn。
【相类诗】
见沉脉。
【主病诗】
伏为霍乱吐频频,腹痛多缘宿食停,畜饮老痰成积聚,散寒温里莫因循。
食郁胸中双寸伏,yù吐不吐常兀兀,当关腹痛困沉沉,关后疝疼还破腹。
伤寒。一手脉伏曰单伏。两手脉伏曰双伏。不可以阳证见yīn为诊。乃火邪内郁。不得发越。阳极似yīn。故脉伏。必有大汗而解。正如久旱将雨。六合yīn晦。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