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2(第3/6页)  明天还下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想。”莫书记的启示后有着更为具体的工作要求。

    根据两位领导的谈话精神,把单独关押的犯人安排成了两个人一个监室。这样,从管理的成本上来算,可以说是降低了一倍;从功效的提高上增长了两倍。同室之间相互监督,狱警的工作量也明显地轻松了许多。

    被安排在同一个监房已经住了两个多月的斯逸民和茅危庐,可能是过去各自性格的差异中又有相同经历和现在所处特殊环境的原因,今天总算才有了语言上的交流。从这一点看,念过书,特别是书念得多的人城府有多深。要是两个大老粗遇到一起,六十多天的一言不发,可能早憋死了不知多少回。

    本来话少言缓的斯逸民,经过了人生的两起两落之后,内心已暗暗地发誓,这辈子再不想说话了。好处是,他是一个对吃饭c住房要求不高,随遇而安的人:饿了有一碗稀饭,渴了有一瓢水,困了有一个地就能倒头打呼噜;对于做事,特别是他喜欢的事,也可以付出性格刚毅之人的那种废寝忘食,焚膏油以继晷的坚韧和执着。可这样的情况,在他起少伏多的人生历程中,也就是那么掐着指头能算出来的几年中的几个阶段的几十个白天和黑夜。其他大部分的时间还不是和普通的平凡人一样,早晨太阳升起时出门做事;晚上日落月升时回家睡觉。

    关押漠北监狱的多半年时间里,斯逸民的思想上也曾激烈地斗争过,在行动上明显地对监狱的安排表现出强烈地抵触甚至反抗和不配合的精神。把自己在文东市法院刑事审判庭上现在已烂熟于心的陈述,曾多次的凡是碰上看管他的不论职位高低人员,都会反复地向人家道明自己的委屈和被冤枉。对于他的曾经的陈述词c现在的申诉词,监狱的莫书记c沙狱长可能也会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文采飞扬,字字珠玑,铿锵入理,那些不会说话的在别人看来于事无补的文字,可对于现在的斯逸民来说,除了能做到这些,却实在再没有别的办法。也曾天真地一个人静处时在想,也许是法院定错了罪,不应该是无期徒刑,应该是有期徒刑,不应该是二十年,应该是两年,可能最多半个月,他又能回到他正在热烈亢奋的工作中去。他实在放不下,那些他认为抢救性的工作。他甚至相信,上面对我的这些想法是会有清醒地认识的。在每次的自我陶醉带给他的幻觉里,给了初来这个陌生地方的斯逸民不小的精神慰藉。有时还会让他生出错觉,是在自己的家里,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可每当兴奋过后,环视黑乎乎的牢房,一切又万念俱灰,泫然泪下。

    只见一足登皂角鞋,全身黑衣紧裹,头上只露出用来看的眼睛和用来呼气的鼻孔,身手敏捷的黑衣人。他用一把大钢钳剪断铁丝网,一个燕子翻身,轻轻地潜入在了监墙的下面,黑暗中顺着墙根飞快地摸到大门前,一声不响地打开了那扇平时因厚重发出轰隆隆声音的大铁门。几个端着枪同样打扮的人猫着腰,准确地潜回到他的牢房里。还没等他反应过来,连囚衣都没来得及换,其中的一个背着他,后面的几个瞄着枪的人作掩护,冲出了监狱的大门,把他塞进一辆吉普车,消失在了茫茫戈壁中。他们一路狂奔,当太阳的光线打在还迷糊着的斯逸民的脸上时,他惊醒了过来。原来是南柯一梦。

    人的一生是不会平坦的,会充满许多的变数和坎坷,这些斯逸民都能接受和坦然的面对,可现在身陷囹圄的现实,他是怎么也不会想到的。在中国纷纷纭纭的人海世界里,能到这些地方来的,在他们的身上有着不怕牢狱之苦的气质和胆量,他们是有准备而来,是主动着的。所有的这些,在斯逸民的身上一点的影儿都没有。中国传统的普通人都向往的英雄形象所赋予的含义,在被动者走进这间牢房的斯逸民身上找不到。

    我是有错,脱口而出,连一秒钟的内心酝酿都没有,但我说的是真实的话。说真话竟到了这般地步!是应该受到批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