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活动。
明科征求西伦托的意见,西伦托虽然想把客人留在自己家,但他不敢违拗大头人,于是,3人住进寨主家。
到底是大头人,库特纳的房子在村里是最大的,屋外有平台,屋脊的两端有木刻雕像,那是一只小鸟和一个男子的裸体像。小鸟是人们崇拜的米雀,男性裸体像是祖神。
寨主夫人吹燃了火塘做饭,寨主带领3人去看图腾柱和寨神林。在宽敞的打歌场的中央,有一座石砌台子,台子正中耸立着一根木桩,木桩顶部有竹子做的幡杆和几圈竹篾制成的饰物。毛头走近了细看,只见木桩上刻着一个头上长角、大眼睛、大鼻子的裸体女人。大头人告诉他们:这是古老的寨桩,名叫“考司岗”,是佤族人心目中很神圣的图腾。佤族人崇拜母性,拜祭考司岗,祈求全寨人丁兴旺,保佑男女老幼平安幸福。
村外的一片树林是寨神林,为佤人祭祀寨神的地方。一棵棵木桩上悬挂着牛头骷髅,表征着祭祀寨神的历史过程。
回到“佤王府”,饭菜已经烧好了,亚棉平端盛着甜酒的竹桶,唱起敬酒歌。库特纳陪着明科喝下几竹桶酒后,亚棉用木碗将竹筒煮的鸡肉烂饭平均分给大家。饭后,浓浓的苦茶端上来了,寨主吸着烟,寨主夫人嚼着槟榔陪3人聊天。库特纳告诉他们:大头人的位子是世袭的,他从爷爷手里接过寨主的权力棒。眼下,两个儿子都在外面谋生,他们不愿意接任寨主,看来,自己哪天闭了眼,要由孙子接班了。
毛头看到寨主夫人两只耳朵上吊着两个形状如同象脚木鼓的银耳环,长有7厘米,直径约3厘米。吊耳环的耳朵眼儿奇大,足有4厘米。毛头问寨主夫人:这么大的耳洞是怎么打的。亚棉告诉他:小的时候在耳垂上打一个孔,塞进一根小木栓,以后,逐渐用粗一些的木栓替换,直到能塞进一根直径4厘米粗的木栓。
夫人从寨主手中拿来那只玉石嘴的烟锅,从耳环里取出一些烟丝,放进烟锅里,抽起烟来。毛头这才知道,象脚木鼓样儿的银耳环里是空的,朝耳朵背面的这一边有一个小盖。
晚上10点多,一阵急促的琴声响起来。寨主说:附近住着3个年轻姑娘,每到夜晚,小伙子们弹着三弦琴来“串姑娘”,也就是谈恋爱。琴声急促,意思是让姑娘们快些打开门。
一位老人走进来,寨主介绍说,这是寨子里的老魔巴,也就是祭司。稍后,又有十几个人走进寨主家,大头人今晚要带领这些人进原始森林砍伐制作木鼓的红毛大树。
在佤人眼里,木鼓是通天神器,是佤族人民悠久历史的传承物,制作木鼓是一件大事,要慎而又慎。之前,寨主选派一批青壮年上山找寻适合制作木鼓的树,他们要挑选最硬最耐敲打的树木,最后还要扔鸡蛋占卜了才能决定。
寨子里有专门的木鼓房,是较为固定的祭祀和娱乐场所。木鼓,分为公、母两类,公木鼓音质洪亮高亢,母木鼓音质低沉柔和。
子夜时分,一干人出发了。毛头想跟着去看看,寨主不同意。这是很庄严、很神秘的活动,外来人不可以介入。看不到怎样砍树,寨人夫人为3人讲述了这一过程:寨主及老魔巴等人来到事先选好的红毛大树下,由老魔巴带领大家举行祭礼,驱鬼、祈祷等仪式进行后,老魔巴照着大树象征性地挥起斧子砍几下,其他人上去把大树伐倒,老魔巴在倒地的大树上放3块石头,算是给树鬼的“买路钱”。接下来,人们按照所需尺寸截断了树干,凿出鼓耳,并系上藤条。
第二天天刚亮,一阵“通通”的木鼓声响起,寨子里的男女老少纷纷走出家门。库特纳领着3人朝寨外的原始森林走去。到了那里,寨主一声令下,众人拉起藤条,把木鼓树拉到了村中的木鼓房里。之后,人们围着新伐的树木跳起了欢快、粗犷的“木鼓舞”,一边跳一边发出有力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