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2 超级建筑装配机器人,24*7 小时建完一栋楼(第1/4页)  重生2017地产金融大较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试验场上,做为实验的总指挥元腾飞的心情有点小激动,尽管不是很大的创举但是如果能首次完成建筑安装方式,也是建筑史上的一次小革命,革命能否成功还有历史来评价,就是失败了在建筑史上能留下一笔的机会也不是一个平凡的建筑师能做到的。

    重复实验室内的方式,采用吊装方式,把预先建好的一层一层的混凝土大楼,以叠加的方式,叠加到17层的高度,每层层高3米,楼高51米,51米之间还有特殊设备层,而楼顶上还有8米的顶楼起吊设备层,整体楼高度是67米。

    全部吊装过程采用远程人控,现场地表没有任何一个工人,以建筑点为中心的80米半径内全部清场。就近控制的人员和控制设备,以及必要的吊装辅助设备全部都是安置在加强的混凝土碉堡内的,精心设计的混凝土堡垒确保被大楼正面砸中的情况下,依然能保证里面人员的安全。为防止意外,同时每个方向设置了8个备用钢筋混凝土备用碉堡,用于应急和意外情况使用。

    9架无人机,环绕现场的16个27米高杆上的32个遥控摄像头,以及机械设备上的154个摄像头提供视野。另有12架无人机处于后备状态。

    冬季的华北平原,并不怎么适合室外施工,尤其混凝土浇筑方面,很容易导致实验失败,元腾飞在会议上力争降低难度或者换到春季,得到的答复是,如果不能在冬季实现如此难度的施工,这项技术就没什么意义,项目组可以解散了。

    8点整,机械设备组已经全员进场,在最后一遍检查设备后,躲进了碉堡里面。全套的机械设备在是1个月前已经进入现场。但只进行了2次预演。

    在预定安装大楼的位置,已经耸立起4根细小的巴黎铁塔造型的支撑柱,底层是16根200的无缝钢管组成的基座,间部分中部是7根300dn的钢管组成的中间部分支撑,到上部是3根300dn管组成的支撑体,围成一个四面框体,三面之间做了加强型横梁,依靠各种大小的特制的锁扣和钢丝绳扣捆绑在一起。最顶部是一个四方框的横梁。一套双梁吊车在框架上组装完成。整体高度达到73米。

    每一级都经历承重试验,有等比例的模型做为测试,但是谁也没法保证实际使用的时候不出问题,整套系统建成初期就出现了地面下沉的问题,不得不又重新加强了整个工地的地面,几乎整个施工现场都是钢筋混凝土浇筑的,都够盖2座17层高楼的了。

    但这只是保险支撑柱,确保万一失败,不至于失败的太惨而已。另外就是为了加快整个试验—展示的速度。8:10分,一辆轮式载重卡车,把一根05米直径,65米的支撑柱管运到龙门吊车底下。超高的吊车吊住钢管混支撑柱一端,开始起吊,另一侧由轮式卡车配合推进。侧翼有4道钢丝绳进行位置矫正,经过精心计算的吊运在30分钟后终于把第一根支撑管树立起来。

    9点第2根dn500的钢管混凝土管在对角位置树立起来,9点30分,第三根dn500钢管凝土被立了起来,构造成一个三角形状,紧接着第一套圆形,内部y型支撑的圈梁沿着两根dn500钢管被提升到了顶端,紧接在三角形的中心点,18根dn200钢混泥土管被吊装起来,构造成为一个圆心,而在圆心是预定构造成4座电梯井。

    接着比第一套圈梁更厚更大的第二套圆形圈梁被提升起来,吊装到第一套圈梁之下,两道圈梁由机械锁扣自动锁扣起来,做为顶部支撑。第三套圈梁是一套双梁的的吊车设备,圆心做为中间支撑点和旋转点,两边是巨型的承重轨道车和圆形吊车轨道。

    双梁只是用来调整起吊位置的,真正承重的是三道梁上的外圈上的36组滑轮组,真正的起吊设备是放在地面的36组电动机,通过36组滑轮和齿轮箱均匀的出力来完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