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釉里红。
    广彩生产始于清康熙年间。当时广州工匠借西方传入的“金胎烧珐琅”技法,用进口材料,创制出“铜胎烧珐琅”,后又把这种方法用在白瓷胎上,成为著名的珐琅彩。19世纪初,广彩开始仿照中国缎锦纹样作瓷器装饰,后用金水织地,发展为“织金地”且普遍用于各种瓷器,形成了近代广彩“织金彩瓷”的特点。
    康熙珐琅彩、以小物件为主,像杯、碗、盘、碟、壶等,很少有瓶的存在,又被称为“洋彩”。珐琅彩是一种纯宫廷釉彩,制作流程是让景德镇先把器物烧好,但是先不“装修”,送到清宫里面的造办处,让宫廷技师绘画再烧制而成。
    雍正粉彩特点是雅致、干净、小清新,用色调柔和淡雅,比例精细工整,瓷身上往往也是一些花鸟彩绘。在原本五彩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中西合并的全新釉彩——粉彩,这个彩既有中国颜料和中国技法,也有西方颜料和西方技法,是个混血儿。
    乾隆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
    北京故宫博物馆的瓷器专家耿宝昌,讲课。
    珐琅彩瓷器的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瓷器装饰技法的一种。是国外传入的一种装饰技法,据清宫造办处的文献档案记载,其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时,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珐琅彩瓷器从创烧到衰落都只局限于宫廷之中供皇室使用,是“庶民弗得一窥”的御用品。
    朱伯谦是南宋官窑、元代哥窑、宋元龙泉窑的专家。
    民国时期,处于收藏主流品种的是艺术价值极高的宋代五大名窑,而不是艳俗之气浓郁的清代瓷器。宋瓷简洁的素色,雾面、不亮,却很美,没有一点花边、没一点火气,素净而沉稳,后世却难仿造。首先,它空灵悠远,寂静无声,静穆幽深。其次是厚重意浓,舒适幽雅,神采自然,风骨不拘。流溢美的功力,不是体能的力,是内在的、气韵的力。看着它,不会烦躁,不会不安,使人愤怒,令人心灵平和,静下心来慢慢体会,然后,若有所思,心有所悟,又有所得,身心为之健康,美好的事,就是这样。
    古朴典雅,清雅俊秀,美在诗意。我个人觉得,极简,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要先做加法,再做减法;先做乘法,再做除法,能够认识、掌握繁复的技能,极简只不过是把能省略的尽量省略,留下本真,朴素,纯色,足以抵得繁红满枝雀鸟闹,甚至比金镶玉嵌的容量更大,因为体现了独立孤傲、旷远放逸的襟怀,表现了空、虚、寂、静的禅意,心灵得大自在的意,尽在不言中、超越一切秩序的美,尽在瓷器外。仿佛做人,越简单、越难,越高级,但是经历了、到达了,便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达到不一样的人生。
    大家五大名窑瓷器鉴定口诀,记住了:哥汝官钧胎色灰,官胎质密釉下垂;汝窑薄胎又裹足,钧胎重厚超汝官;胎薄体轻认定窑,竹刷芒口泪淌垂。
    汝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如何分辨汝窑呢,主要看形听声,口诀如下:胎薄釉薄色天青,釉中开片扣木声。撇口撇足肚如鼓,灰胎硅化芝麻钉。
    钧窑,位于河南禹州市,高温釉中含有铜,钧窑常常带斑红:红斑蓝釉有过渡,蚯蚓走泥纹路行。蟹甲青斑胎泥细,高岭土久亿年成。
    对定窑唐、宋釉的区别,口诀如下:唐定色灰宋发黄,宋时泪滴灰点唐。南宋生硬北唐轻,黑定无色暗点藏。
    例如,一件出土文物,如果想鉴定,最简单的方法是在上面泼凉水,然后闻是否有墓地的味道,埋的时间越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