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金镛的武侠小说打稳了《明报》基础,加上沈宝新的经营手法,《明报》的广告业务稳步上升。
1960年代大陆的政治变局为金镛的出人头地提供了机会,金镛拯救《明报》也靠的就是这个时候的社论,此时,《明报》才开始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定位。之后,《明报》一改报格,从一份侧重武侠小说、煽情新闻和马经的“小市民报章”,提升到一份为读书人、知识分子接受的报章。1962年7月销量跨过3万份。到1963年,《明报》已完全摆脱财政窘境,平均日销量是5万份。
“嗡嗡嗡”为《明报》树立了“言论独立”的形象。当时《明报》开辟“北望神州”版,每天刊登有关大陆的消息,满足了香港人对大陆一无所知的需求。正是在“嗡嗡嗡”中,《明报》成为报道中国消息的权威。也从此开始,金镛成为自由知识分子的偶像。
尽管《明报》与查良镛在有关中国问题上常被人讥笑为“机会主义者”和左摇右摆的“墙头草”。到现在《明报》已经被视为一份拥有独立报格的知识份子报刊,公信力较高,赢得很高清誉。
人生四大悲剧,炒房炒成房东,炒股炒成股东,打麻将打成相公,嫖娼嫖成老公
金镛给报社写小说写成报社股东,这可不是悲剧,而是一出令人非常传奇的喜剧,妥妥的人生赢家啊。这类似于后世某作者在网站写书写成大神,之后独立出去自己搞网络站,这尼玛而且不仅搞成功,还把原东家给收购了。其难度之大,令人瞠目结舌(老张没那么大的期望,只希望编辑能够给自己一个签约的机会)。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