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0 章(第3/4页)  黎原回忆录309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军区防化营的喷火和烟幕分队,还有少量飞机配合,训练和演习内容主要是组织与实施在核武器条件下对预有防御准备之敌的进攻等,目的是为探索在使用原子武器条件下的战斗行动与组织指挥。因而演习的课程就是《加强步兵师在使用原子武器条件下对预有防御准备之敌的进攻》。为了搞好这次演习,军区和军都十分重视。军党委和军首长分工由我来具体组织领导。因而我对这次工作一开始便抓得很紧。几乎是提前半年就到演习地区附近的桂林步校成立了导演部,由我亲自领导并利用沙盘作业、图上作业和现地训练等方法,对导演人员及调理人员进行培训,反复多次地进行推演。充分的组织准备工作,对保障部队实兵演习的成功起了重要作用。正式演习于12月上中旬进行,分为考核演习和示范演习两个阶段。考核演习于12月3日开始,参演部队在驻地受领任务后,火车输送至桂林以北预定地区集结,指挥员受领任务,组织战斗,按时发起攻击,进行现地推演,用时十天。示范演习于12月14日开始,军区组织团以上干部参观见学。参演部队采取先分段战术作业,尔后在空军和pào兵配合下进行实兵实弹演习。这次演习不但使参演部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而且使军区部队特别是我们军各级指挥员、参谋人员战术训练的组织指挥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虽然演习中也有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但对部队整个训练水平的提高还是主要的,为诸兵种合成训练走向正规化建设还是非常必要的。部队经过这样连续几年的磨炼,训练成绩逐年上升,许多基础科目由1955年的不及格到及格,再到良好,甚至跃为优秀以至“全能全优”。

    1960年,为了落实和贯彻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精神,在部队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高潮的同时,我们军在训练中又强调和重视运用máo zé dōng军事思想,破除迷信和教条主义,坚持以我为主,开展传统练兵;狠抓了战术、技术和基础训练,重视应用训练,苦练了近战夜战本领;各级干部亲自任教,大胆实践,与战士一起摸爬滚打,使训练质量不断提高。5月,军组织90余人的训练考核团,在军长李化民和我的率领下,分别对第一四○师和一四一师进行了考核。共抽考了150个班,其中优秀130个班,良好27个班,及格2个班,不及格仅1个班;抽考77名干部,其中优秀59名,良好17名,及格1名。无论干部、战士考核成绩的优秀率都在百分之八十以上,这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当然,在军事训练实践中也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学习苏军经验,在某些方面有生搬硬套和搞形式主义的现象,在纠正过程中,开展“反教条主义的斗争”又挫伤了一部分军事干部的训练积极xìng等。通过这个时期军事训练工作的实践,使我有如下一些深切的体会:

    首先是学习、借鉴苏军经验,必须结合我军实际,保持我军的优良传统。对学习、借鉴苏军经验,我是拥护的,但对当时的某些做法却是有不同看法的。当然,在行动上由于受组织原则的约束还是贯彻执行的。建国初期,我军相继建立了新的军兵种,武器装备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迫切需要进行正规化的训练。由于我军当时尚缺乏正规化训练经验,且我军自己的合成军队作战经验还是不足,就是有也有待系统的总结。因此中央军委决定学习借鉴苏军经验,翻译苏军条令、教材,聘请苏军顾问是完全必要的、正确的,我是完全拥护的。但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一些具体问题我又是有自己的看法的:一是苏军顾问中虽绝大多数都工作认真负责,但他们中不少人却主观傲慢,不太尊重我们中国同志的意见。我在参加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经验编写委员会工作中,就曾与苏军顾问有过接触,也有这方面的感受。当时在编写委员会的苏军顾问负责人是一位中将,他硬要我们按照他们的伟大卫国战争即苏德战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