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佛教资料(第3/5页)  天府传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乃总摄一切诸天鬼神之护世者,若供养之,能免除种种灾厄,且得利益。密教中有修供养此十二天之法,称为十二天法,或十二天供。其供养方法,随所求不同而有区别,如息灾法须以帝释天为主,增益法以梵天为主,降伏法以伊舍那天为主,敬爱法则以毗沙门天为主。

    天台宗寺院供奉之诸神。据南宋行霆所撰‘诸天传’记载,天台宗之伽蓝自古奉列十六天像,后增日、月、娑竭罗龙王、阎摩罗王四天,总为二十天。即:(一)梵天王,统领梵众,主大千世界。(二)帝释天主,居须弥山顶,即忉利天主。(三)毗沙门天王,即多闻天,为北方天王。(四)提头赖吒天王,即持国天,为东方天王。(五)毗留勒叉天王,即增长天,为南方天王。(六)毗留博叉天王,即广目天,为西方天王。(七)金刚密迹天,此天手执金刚宝杵,识达如来一切秘密事迹。(八)摩醯首罗天,为三界尊极之主。(九)散脂大将,乃鬼子母之次子,能护持正‘法,消灭诸恶。(十)大辩天,具无碍辩,护世利生,流通佛法。(十一)功德天,能令众生福德成就,常居金幢最胜园。(十二)韦驮天将军,南方天王八将之一臣,外护佛法,统护三洲。(十三)坚固地神,主大地之神。(十四)菩提树神,守护如来成道处之菩提树。(十五)鬼子母天,为一切鬼之母,与人子息。(十六)摩利支天,常行于日月之前,救护兵戈等难。(十七)日宫天子,此天除冥破暗,成熟万物。(十八)月宫天子,此天夜发光明,功次于日。(十九)娑竭罗,即碱海中一百七十七龙王中之第七龙王,为大权菩萨。(廿)阎摩罗王,为地狱之主。

    梵名maha^brahma^-deva,巴利名同。位于色界初禅天之第三天。又称梵天王、梵天、梵王、大梵、梵童子(梵brahma^sanam!kuma^ra)、世主天、娑婆世界主(梵brahma^saha^m!pati)。音译作摩诃梵、梵摩三钵。大梵天以自主独存,谓己为众生之父,乃自然而有,无人能造之,后世一切众生皆其化生;并谓已尽知诸典义理,统领大千世界,以最富贵尊豪自居。大梵天为梵书时代以来之神格,尔后婆罗门即以大梵天为最尊崇之主神。盖于印度梨俱吠陀时代之末期,以祈祷主神(梵brahman!as-pati)为至上神,并视之为宇宙生成之原理。至梵书时代之初,则以生主神(梵praja^pati)为最高神。未久,兴起梵之崇拜,系由祈祷主神所进化之神格。初时,梵天为生主神之子,其后渐次得势,遂取代生主神之地位,成为创造世界之原理。至奥义书时代,大梵天具有实有(梵satya)、知(梵jn~a^na)、妙乐(梵a^nanda)等三种性质,而为唯一常住独存之绝对原理,此一绝对原理与个人我(梵a^tman)结合,产生‘梵我一如’之说,此乃奥义书之中心思想。至摩诃婆罗多(梵maha^bha^rata)时代,由于‘一体三分’(梵trimu^rti)思想之兴起,遂以梵天(梵brahma^)与毗湿笯(梵vis!n!u)、湿婆(梵s/iva)二神为同体,其初,梵天位居三尊之首,后则渐居下风。于佛教所倡三界之说中,将此等外道之诸天配列于欲、色二界,梵界即位处色界之初禅天,通常有三处与四处之别。三处即大智度论卷九、大毗婆沙论卷九十八等所说之‘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四处则如长阿含经卷二十忉利天品所载之‘梵身天、梵辅天、梵众天、大梵天’,三处与四处均总称为梵天。据大毗婆沙论卷九十八载,大梵天身长为一踰缮那(由旬)半,寿量为一劫半,彼于五中劫独一而居,复经五中劫与众共住,再五中劫又与众别,属初静虑地(初禅天)之中间禅。又阿含及诸大乘经中,常载此王深信佛法、助佛教化等事,每值佛出世,大梵天王必先来请转法’轮,手持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