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第3/5页)  最后的神话民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夜站在外面干嘛,大人呢?

    想来想去,跟什么可能性都对不上号,索性不去想它。

    罗汉在没人的城里闲溜达,他很想跑一会儿。可是越走越觉的不妥,意识到这半夜的深沉寂静已经有几千年了,最好还是不要打破,人家都在睡觉,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老百姓,自己刚来,跟个贼似的,深夜探访城中的底细,很不礼貌,小城的黑暗,自有它深不可测的宁静,我还是回家睡觉去吧,别折腾了,忍一忍。

    他就回了招待所。

    他知道,古代的中土,里面应该藏着许多事,嘿嘿,来日方长。

    第二天,又是阳光普照,罗汉去了汾河南边的门家庄,他被安排在那里落户当农民了。

    卓然不群的汾水,反对全国大河自西向东流的规定,非要反着走,在高阳县拐个弯,绕过龙门河津西入黄河。

    一万年前,两岸氏族纷争,你去我来,历经征战,你死我活,融汇的,消亡的,后来结成氏族部落联盟。氏族联盟时代,黄帝轩辕家的老二昌意的儿子颛顼驰骋纵横了天下,北边到了幽州,南边到了交趾,成了高阳帝。

    中土的地名千年不变,高阳县还是高阳县。

    罗汉在这里,能感到太阳光线中亲族血脉的温暖,北至大荒,南到汾水,他一来就觉得挺对路,原来他一直都没有远离故土。

    进村的那天正是中秋节。

    村里的人接到过通知,村口就有人在等他。见了面,各说各的寒暄话,两下谁也没听懂。

    罗汉说:“有劳了,让您久等了。”

    那位,是个青年后生,年岁差不多,经过后来验证,他说的大约是:“大哥一路风尘,辛苦。书记在公社开会,派我在这里等着,给带个路,指个道,地方都安排好了。”

    可罗汉怎么只数出他就说了八个字?

    进了村,带到一处青砖门楼前面,往里指,意思是到了,提着行李进门,屋里没人,话不通,没法聊,就点头再见后会有期了。

    在村口的时候,罗汉打量村庄,自然想到了西口袋胡同,心说,这回到了新家。

    进门是个小院子,屋里正中是堂屋,东西两侧有偏房,西屋的炕上有铺盖,看来里面有人住,门边有个水缸,喝了口水,就出门去观看村子。

    村庄和在小学里课本里学到的农村不一样,民居都是两层的青砖瓦房,上面那层比较低,是存粮食和农具的仓房,以后知道,不叫阁楼,叫‘苤’。

    各家的青砖门楼有砖花雕饰,有的还有砖雕的对联和横额,字写得都很好看,有的房子,院儿里的房檐周围有铁网裙边,四周罩住院内,挂铃铛,定是早年防盗用的,飞贼站立不稳,一碰就响,屋檐都有瓦当,房子一看就是老房子,墙却都是土墙,黏土夯成,多是斑驳半倾圮,是旧新两个时代捏合在一起的住处。

    村里一条土街东西走向,中央有个合作社,门前隔着土路是个篮球场。村里没什么人,都下地了,一户人家门前有个老太太,也在干活,往笸箩里搓玉米豆。

    村西头有片松林,路边有个小学校,门口有个壮汉,双手平端一辆满载麻袋的独轮车,车轮离地,脚步生风,哼着山西迷糊戏的调门儿往村外走,吓了罗汉一大跳,他追上去,跟着走了一程,想说话,又怕端车行走的人分神岔了气,罗汉没看懂,怎么中土的人还有这种?

    支书从公社开会回村,晚上请罗汉到家里去,一起过中秋。

    支书瘸一条腿,带一副茶晶眼镜,还吊根绳儿,是旧时代的打扮,不像个支书的模样,像票号里管账的先生,他念过两年书,去过城市,见过世面,会说有口音的普通话,??的爷爷县里的熟人跟他有私交,所以把罗汉托付给了他。

    中秋佳节,家里因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