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章 龙吟方泽 虎啸山丘(九)(第1/3页)  纵横初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明月下,清风徐来,那蓝裳女郎踏月曼步,袅袅婷婷,裙裾飘飘,幽香缕缕,走到筝前缓缓坐下,轻捋罗袖露出十指纤纤。

    她手指在琴弦上轻轻抚过,发出“铮铮”声响,继而身子前倾,双手虚虚放在筝上,稍臾,按了下去,顿时,曲韵悠扬,自弦间汩汩淌出。

    那琴音飘飘洒洒,时而柔美时而激昂,那指法连贯流畅,琴声飘进你的耳朵,就好似清风流水相应和,那美妙的音符从跳跃的指尖缓缓流出,使人陶醉其中,心旷神怡。

    动起来,像涓涓的小溪,流淌在山涧,溅出美丽而坦率的小花,不知疲倦地一路歌着。纯净时,会使你怀疑它是否果真经凡人之手,筝声紧,则若急雨敲阶,筝声缓则如细雨抚桐;张扬似朔风吹雪,舒展如微风拂柳。飘逸时,会使你仿佛看见霓裳仙子翩然起舞,舞着飞旋的衣袂与玄妙的身姿。

    随着琴音幽幽,一道清丽的歌声似是从天际尽头传了出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歌声纯净空灵,飘渺如天籁之音,似是在云巅之上翩翩曼舞c轻声吟唱。

    词当然是那阙《水调歌头中秋月》,词坛巅峰佳作,让某个深谙拿来主义之道的人顺手在这诗的国度抛了出来,很是契合此情此景——高处不胜寒,无敌人生真是寂寞如雪。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

    末尾这一句让人听了无由得鼻子一酸,继而又心生慰藉,遐思无限。

    那歌声,有时动人,像潺潺流水般浅吟低唱,独具风韵;有时凄美,若露滴竹叶般玲玲作响,耐人寻味;有时浑厚得如雄鹰展翅时的一声长鸣,振聋发聩;有时婉转得似深情交融时的一行热泪,扣人心灵。

    一遍唱毕,“叮叮铮铮”一段过门,又从“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处复唱。如此反复三遍,正是一唱三叹。

    筝声渐渐弱了下去,直至消逝未闻。

    但那乐声仍似萦绕心头,还有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犹自在耳。

    崔翕拊掌赞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公孙大娘这弹唱三月不绝于耳也。”

    余者也是鼓掌喝彩,折服不已。

    崔梓欣望着公孙大娘,双眸如星子般明亮。她好音律,琴棋书画尤喜前者,此刻听得公孙大娘如此精湛的技艺,实在是既羡慕又崇拜。

    那公孙大娘稍稍起身福了一福,仍是没有出声,当真是冷傲啊。

    “说的比唱的好听?这世界上有一种人,是宁唱不说的。”崔如英饶有兴致地多看了那蓝装女郎一眼,心下赞叹不已,这才是真正的音乐天才啊,一首曲谱最多看了两遍,用了一刻钟不到的工夫便能弹唱,且不显生硬。果然是术业有专攻c行行出状元。

    说了会闲话,几个年龄小些的自去休息。公孙大娘也告别离开,经过崔如英身旁时,轻轻的说了声:“小郎君大才。”

    崔三郎方“哦”了声,对方却是不肯多留片刻,顾自行开。

    崔翕在那头笑道:“三郎莫急,再过些日子便可一见公孙大娘剑器了。”

    三郎揉了揉鼻子,微微有点尴尬,怎么空气中好似弥漫着一种叫做暧昧的东西呢?

    月已不在柳梢头,院里的人尚未散去。

    “三郎,后日去恒阳可准备好了?”崔羿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