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乘妙法;《妙庄严王品》以誓愿力流通一乘妙法;《普贤劝发品》以普贤神力流通一乘妙法。
就整部法华来看,迹门十四品的当机众以声闻为主,本门十四品的当机众则以菩萨为主。前者所得法益在于信解领悟了三乘是方便,一乘是真实的一乘妙法,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因此蒙佛授记,于无上菩提永无退转。后者所得法益主要表现在大愿大行方面,诸大菩萨在末世五浊中不惮蔽恶,依如来衣室座三轨来弘通妙法,以此圆满无上菩提。
折叠二十八品
《法华经》的通行本是罗什大师的译本,共七卷二十八品,全经虽是以《方便品》和《如来寿量品》为中心,但二十八的品目次第排列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依照序、正、流通的三分法及声闻菩萨信解与行果之递进而循序演进的。
序品为迹门的序分,世尊在第一《序品》中现法华六瑞,而起众疑。弥勒菩萨代众请疑问,向文殊问缘由。文殊菩萨根据过去听法经验,知佛当说。他告诉弥勒菩萨,法华六瑞是三世十方诸佛说此经前必定示现的教化法式。二人的对答,引起在会声闻弟子的兴趣,故此品成为佛在正宗分中说法华经三乘方便,一乘真实的发起因缘。
第二《方便品》以下八品为迹门的正宗分,说明“开权显实“之理。该分再分为略开、广开,以方便品初的“十如实相“为略开,其后为广开。广开文即是上文提到的三周说法。
《方便品》的前半部分是佛说十如实相,后半部分是属迹门广开“法说周“的正说段。这是显示佛陀和过去诸佛同道,皆是先以三乘施设权巧方便,然后会归于一乘,强调权实不二为旨趣。
佛在《方便品》说法周的正说之后,上根人舍利弗,了悟诸法实相妙理,理解三乘即一乘,蒙佛授记。于是舍利弗欢喜踊跃,并请佛为其它弟子授记。佛说三车火宅喻,展开了第三《譬喻品》中譬说周的正说段。根据三车火宅喻,而开三车三乘之权,赐大白牛车而显一乘之实。
上品中,上根舍利弗一闻佛说即信受了解,但他陈述解悟之文不多,而须菩提等四人,由信解而述的穷子喻,文辞特长,故专立第四《信解》一品。四大声闻由自陈穷子喻,引发群机,令与会者同得领解法说譬说之旨,是本品述说之目的。
中根人信解自述穷子之喻,故佛亦说药草喻述成印可,然后方为授记,故有第五《药草喻品》和第六《授记品》。
以上二周说法仅是度化了上根、中根的声闻,下根声闻在第七《化城喻品》中通过佛告知彼等往昔大乘因缘令他们自识宿因而得度。下根声闻领解佛乘后的授记之事在第八《五百弟子授记品》和第九《授学无学人记品》阐述。至此三周说法圆满,迹门正宗分告一段落。
自第十《法师品》至第十四《安乐行品》共五品是迹门流通分。
上来八品三周说法,三根得记,已定作法王(佛);欲登法师位,必明法师行,故次于授记后而有第十《法师品》,以示成佛之路径。
既闻三周说法,开方便门,示真实相,又于《法师品》起自利利他之行,由是净心实相于覆障中显现,这是多宝塔涌现的因缘,也是第十一《见宝塔品》的由来。多宝塔喻如《法华经》所说净心实相,利根人见宝塔即见一心实相。第十一《见宝塔品》有承前启后之深旨。承前,塔中多宝如来出大音声,证明释迦世尊所说法华会三归一,皆是真实。启后,本品中本师一佛身摄十方分身诸佛,就佛身而言,为后文开迹显本之前方便,为本门《寿量品》埋下伏笔。
第十二《提婆达多品》与前品《见宝塔品》似乎没有太大关联,然而同属于迹门的流通分,本品阐述提婆达多为释迦成佛之增上缘,人们眼中的恶人也得到授记成佛;又本品阐述龙女成佛,此皆证明法华一佛乘之殊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