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不骑马打仗的”,其基本战法是乘骑行军、下马作战,说好听点是“qiāng骑兵”(和现在“摩托化步兵”的意思差不多),说明白点就是骑马的步兵。在这类骑兵中,战马主要是作为运输工具,战士们也主要是趴在地上打qiāng。
这种战法不好看,但这种战法是符合潮流的。一战以后,各国军队都认识到:骑兵在机qiāng重pào的密集火力面前列队冲锋,纯属找死。因此大家都走了“qiāng骑兵”的路子行军的时候利用战马提高行进速度、扩大活动范围,打仗的时候放弃乘马冲击,下马徒步作战。
在当时,不仅八路军骑兵是下马作战的,guó mín dǎng骑兵也是。西北“青马”、“宁马”是“qiāng骑兵”,日本骑兵也是“qiāng骑兵”。所以,虽然中日双方都有骑兵部队投入战场,但在战斗中就极少能遇到骑马对杀的场面,因为大家都趴在地上打qiāng,谁想耍马刀格斗也没人肯接招。
“qiāng骑兵”担任追击、包抄、穿chā任务,比步兵走得快也走得远,还能携带一些重武器参与进攻和防御。但是,“qiāng骑兵”下马作战的时候需要可靠的“马桩”,这就要求他们必须保证后方基地的稳固。换句话说,对“qiāng骑兵”而言,行军时战马是重要的工具;作战时战马却成了沉重的拖累,一旦腹背受敌,就有被歼灭的危险这在游击作战的环境下显然是十分不利的。
因此,曾玉良就想改变下马作战的风格,把一二九师骑兵团变成“轻骑兵”。
轻骑兵采用乘骑作战方式。如果说“qiāng骑兵”是“打了就走”,那轻骑兵就是“边打边走”。和“qiāng骑兵”相比,轻骑兵更加快捷、冲击力更大,但同时也存在着负重能力差、防御能力弱的缺点。由于自身无法携带重武器,缺乏攻坚手段和防御手段,轻骑兵更容易受到敌方重火力的打击。
第八章新来的团长(4)
在机动xìng和抗打击能力的取舍上,曾玉良团长选择了前者。他认为:“日军的火力虽然猛,但华北平原这么大,鬼子部队分散,不可能把机qiāng大pào集中起来对付我们。只要我们走得快,游动及时,就一定能战斗下去。”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对的。1942年以前,在冀鲁豫敌后战场上活跃着四支八路军骑兵团,只有一二九师骑兵团改成了轻骑兵,也只有一二九师骑兵团坚持到了抗战胜利。
“百团大战”之后,抗日局面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