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8 章(第4/4页)  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此,

    我何惜此头。

    少年时,最让我感到震撼的一首诗,并不是诗人写的,写诗的是一个杀伐一生,最后死在自己人qiāng下的中国将军,他的名字叫作吉鸿昌。而这首诗,也第一次让我从内心深处感到了那一代中国人,于危亡之际,怎样痛切地看着他满目疮痍的祖国。

    我的老家是河北,在那片土地上,八路军中的精锐冀中十七团、十八团曾威震幽燕,日军的铁蹄,也曾蹂躏过那里每一个县城。

    今年已经97岁高龄的原河北高法孙光瑞院长,是这样描述当年的岁月

    5月一天,我和李玉光和张冠军两位区长在一个村子中开会,突然村子中来了许多鬼子和伪军,将我们堵在一个院落之中。该院子只有一个北房,无处可藏。于是我们将文件藏在砖垛里,把二十响顶上火,然后我对李玉光和张冠军笑着说,今天咱jiāo代了。就静等鬼子上门。

    我祖母曾说过一段远比传奇沉重的事情。她告诉过我,孙光瑞的部队打鬼子,八路军招兵,招五百人,同时就要二百五十口棺材。一仗下来,村里各家不是军属就是烈属。可再招兵,还是招多少有多少!

    qiāng不如人,我们的先人,就是这样用他们的生命捍卫着今天我们能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尊严。

    抗战,是中国近现代史中第一次对外敌入侵取得全面胜利的战争,也是中国军民付出代价最为惨重的一战。

    一场决定民族生死的战争。

    一场尊严与信念的战争。

    因为工作关系,萨在1999年来到日本。今天的日本,已经不复旧日大日本帝国的凶悍。樱花、清酒、生鱼片寿司,静静的小街上走过弯腰驼背的老人,老龄化社会的日本,呈现出一种后工业时代略带萧条的平静。然而,走在大街小巷,依然可以看到当年那场战争留下的种种痕迹都市中随处可见的慰灵碑、墓园中大片四棱尖顶的墓碑,都在无言地述说着对那场战争渐渐消逝的记忆。

    日本的一个左翼政治家这样说过:这些墓碑,比任何言辞更为深刻地警诫着日本不再走向下一场战争。

    促使我在日研究抗战史料的机缘,是一次到某个佛寺访问,偶然看到一个日军步兵少佐的墓碑。碑文说明,这个叫福井义的日本军官,1933年战死在齐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