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节 远东的力量格局(第1/15页)  枢纽:3000年的中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枢纽:3000年的中国最新章节!

    <hss="jhapter stion" data-paragraphid="d692d57d35e147a636017beb83_5">第二节 远东的力量格局</h3>

    20世纪前半段,中国历史通过革命开启其现代平民社会建设的历史,外部世界的压力与刺激是中国历史走上这样一条道路的极为重要的动因。直到二战结束,外部世界在远东的力量格局当中,可以看到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海洋秩序、俄罗斯(苏联)的大陆秩序以及日本的亚细亚秩序这三种谋划的对峙与冲撞;这三种谋划在一战前与一战后,都有着深刻的变化。作为弱者的中国,只能在这诸种强国谋划的夹缝中艰难地推进自我的重构。

    <spass="bold">一、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谋划

    <spass="bold">1.英国的秩序想象

    自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是远东秩序事实上的主导者;这一地位自进入20世纪开始缓慢下降,到20世纪中期,逐渐被美国所替代。两个国家对于秩序的主导,都是以其对国际贸易秩序的主导为基本的动力机制。

    亚当&middot;斯密在《国富论》中阐明了普遍自由贸易的原则,他极力批评当时的英国通过殖民地贸易垄断制度来积累财富的做法,谴责这种制度破坏了英国产业部门间的自然均衡。在他看来,最终的均衡甚至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均衡,而是依托于一个具有普遍开放性的自由制度,全球作为一个统一大市场达到普遍均衡。他进一步提出,全球普遍市场的运行,最终会展开为一个世界历史过程。通过不断的商业交互与技术传播,包括对于亚洲非洲等地落后民族的传播,“使世界上各地的居民,有同等的勇气与实力。只有这样,才可引起相互的恐惧,从而威压一切独立国的专横,使它们能相互尊重彼此的权利”<spass="mark" title="[英]亚当&middot;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馆,1972年,第195—196页。">。 这将带来人类对于自由的普遍享有。斯密的论证,使得后来英国所推行的自由贸易获得了高度的伦理正当性,其支撑的全球普遍秩序被承认为一个可欲的秩序。

    然而,英国政府却并未马上理会斯密的说法,仍长期地采行保护贸易的政策,因为彼时英国的政治精英主要是贵族地主阶层,保护贸易利于其所经营的农业。工业革命当中诞生的工业家阶层不断抗争,终于通过议会改革而在政治上有了更大的声音,推动着英国经济政策的缓慢转型。以1846年废除《谷物法》、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为标志,英国终于完成政策转型,实行了自由贸易,这距离《国富论》的出版已经过去七十余年了。一旦开始自由贸易,英国就走到了极致,实行单方面自由贸易,即无论其他国家是否向英国实行自由贸易,英国都向它们实行自由贸易。

    英国的国家利益却正是在这一初看上去极为理想主义的政策中获得了最大的实现。彼时的英国是全球唯一的工业国,它进口的是原材料和粮食,出口的是制成品。自由贸易使得英国制造业从原料成本和粮食价格决定的劳动力成本两方面获得了最强的成本控制能力,从而放大自己的工业优势,其他国家除非出现英国无法匹敌的技术革命,否则将无法与英国的工业进行竞争,只能作为原材料殖民地和产品市场存在。自由贸易令英国积累了巨额财富,并成为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