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能增加两倍。其原因是,如果没有步兵,坦克就不需要象在康布雷战役中那样按密集队形前进,而应按疏开队形前进。即在各坦克群之间以及在各群的目标之间应拉开相当的距离。这一点可能需要稍加解释。
[注:见《附录一》。]翻到《野战条令(二)》讲义中的第十讲,可以看到对突破进攻中使用步兵或坦克的区别的全面阐述,主要区别是,步兵进攻时,进攻的两侧是内缩的,而坦克进攻时,进攻的两侧则可外张,如上述第十讲中图八所示。在康布雷战役,进攻正面是连续不断的,因此运动中的坦克所构成的“铁壁”就保护了在各辆坦克后面跟进的步兵。假如进攻正面是断续的,如图十四所示,未遭攻击地段的敌军——即b、d、f和h地段——就可能对步兵实施纵向shè击,结果会使计划遭到失败。
[注:1941年6月,德军在苏联的坦克进攻正面是断续的,尽管原野十分开阔,德军坦克进攻也是分开进行的。一般来说,这些进攻是由两个相互独立的坦克群实施的,这样,当坦克群前进时,他们之间的苏军部队就被留在突出部上。关于这些战术的说明,且我写的《机器战》第二部分第十章。]如果同意进攻正面是断续的,并且假设要越过的主要堑壕防线有三道,这些堑壕的宽度和深度又象在康布雷战役中那样,我认为,坦克一般应当按下述方法配置:第一波。第一波的目的是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突破整个堑壕地带,并为第二波和第三波的前进做好准备。
[注:如在1940年5月,德军最初在色当附近发起的坦克进攻。]第一波应由突击坦克(a)、歼击坦克(b)、架桥坦克(c)和烟幕施放坦克(d)编成,如图十五所示。
[注:若必须通过地雷场,还应编配扫雷坦克。]突击坦克一直向前开进,越过堑壕。越壕时是否使用越壕框架,应观堑壕宽度而定。架桥坦克随后跟进,并在堑壕上架桥,以便使较小的坦克能够越过堑壕。
[注:在1932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