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7 章(第1/4页)  一个文人的地产江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广州去看它的房子都很舒适。这些不是国家的规范,其实是富力自己总结出来的。

    我觉得这里有很多愿意一起做事的同仁,也感觉到富力的务实态度和朝气,我想这里也许有一个宽阔的空间可以去施展我的才华。内心里充满了希望,也升腾着一种力量。

    不过这种力量在我参加富力的第一次工作例会时就吹到了一点冷风。那次会议是我在富力的第一次正式露面。会议开始后一直是张力在讲话、部署,直到最后散会,他也没想起来把我介绍给大家。就在即将散会大家准备离去的时候,我觉得我不得不开口了,不然我岂不成了一个客串的听众?于是我进行了自我介绍,说了一些惯常场面话。这就是我在富力的第一次讲话。

    我隐约感到,新的战斗要开始了。

    一个文人的地产江湖 第三部分 得京城者得天下(1)

    在北京房地产升温的过程中,外地开发商进京可以说算上一景。大家可能都认识到了要想成为全国xìng企业,想要获得品牌成功,要想在全国拓展顺利,就必须先在北京闯出些名堂来。因而,继深圳万科在1994年第一个进入北京市场之后,广州珠江合生、富力、深圳金地、大连万达、天津顺驰等国内地产知名企业相继杀进北京。为外地开发商来说,北京的房地产市场是一试身手的好地方,也是一个掘金的好市场。这主要是因为北京房地产市场的利润比较大;北京市场庞大,市场需求比较多,对于企业的迅速成长提供了机会;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北京市场的特殊xìng决定了一个开发企业一旦在北京做出了品牌,就会给在全国市场的开拓带来好的示范作用。

    不过,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南北东西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和气候特点都存在各种差异,所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是地地道道搬不动的不动产,因此也决定了其消费人群主要是本土,或者是在本地工作生活的人群。这样,外来地产商是否能适应环境成为所要面临的首要任务。没过几年,北京楼市就已经形成了群雄逐鹿的局面,不过热闹之中人们也不禁产生出些隐忧,那就是这些外来地产商会不会水土不服?

    正是由于北京市场具有巨大的诱惑,外地军团纷纷进入北京。但是现实状况是,由于北京市场具有一定的特殊xìng,外地开发商往往要度过水土不服期,一段时间会内遭遇环境排异。

    面对外地开发商纷纷进驻北京市场淘金,当时很多专家并不看好,还曾一度提醒,外地开发商进入北京市场要慎重考虑。因为北京市场具有一定的特殊xìng,形成了一定的小气候。北京市场的特殊xìng主要体现在,这个拥有1000多万常住人口和300多万流动人口的大都市,确实给房地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但是问题也比较多,外地的开发商进入北京并不是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容易。很多人认为,有过半的外地开发商由于对本地政策了解不够、信息不灵通、对于南北市场的消费差异不了解,千辛万苦拿下来了项目,最终做下来却是事倍功半,既不叫好,也不叫座。有的甚至套牢了大量的资金,撑的时间越长,成本风险越大。

    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土地成本自然会很高,当然房价也高。即使是那个时候,类似地段每平方米房价北京也比上海要高出1000元2000元。

    另外,房地产主要是一个区域市场,房地产商最重要的是拥有区域发展的资源,其中土地资源尤其重要,只有能拿到好地段、好价格,房地产项目才肯定能赚钱。但有的项目用地,本地开发商一天就可以谈下来,外地开发商3个月未必能够谈成。还有的外地开发商刚进入北京市场时没有土地,只有去买二手地皮,这样拿到土地的成本就更高了,有的甚至每平方米高出几千元。2002年7月,北京出台了《关于停止北京市经营xìng项目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