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4 章(第1/4页)  企业如何成功开创全新市场:发现蓝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得以编织在国内政学两界的人脉,为他后来在国内发展打下基础。

    2000年,施正荣正式回国创业。2001年1月,无锡小天鹅集团、山禾制yào、无锡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共同融资600万美元,其中施正荣以40万美元的现金和价值160万美金的技术参股,组建中澳合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施正荣任总经理,主要从事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开发和销售。

    创业惟艰。尚德刚成立时,《科技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尚德落户无锡的消息,可是业内并不看好,有人称:又一个只打雷不下雨的企业来到了中国。

    最困难的时候,尚德两个月发不出工资。人员流动xìng很大,甚至一个跟着施正荣从澳大利亚回来的博士都离他而去。最令他窝囊的是,为了2万元的合同,连清洗公司员工都冲进他的办公室大吵大闹,耀武扬威,要搬走设备抵债。还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这个读书人到底是不行。这段时间是施正荣最难熬的岁月。

    2002年9月,第一条生产线投产,产能10兆瓦,相当于此前全国总产能的4倍以上。

    在设备到达后的两个月里,施正荣从早到晚,天天和设备滚打在一起。“当时我觉得走路连脚后跟都痛。”为了寻找市场,从2002年11月份到2003年4月,他一直呆在国外,连春节都没回,结果就是到4月份的时候他已经把整个2003年能生产的电池全部都卖光了。

    施正荣这时显现出过人的市场判断和魄力,2003年果断进行扩产。这次扩产对尚德来说非常重要:如果当时决策不及时,他们就不可能抓住第二年的黄金市场。2004年,施正荣继续扩大产能,达到了60兆瓦,跻身于全球太阳能电池生产商前十名。2005年9月,达到了120兆瓦。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尚德产能扩张了12倍。

    伴随产能的扩张,无锡尚德的业绩也突飞猛进。2002年尚德还处于亏损运营;2003年就实现收入1400万美元,利润90万美元;2004年利润1800万美元;2005年1~9月份,尚德的收入达到1.37亿美元,净利润已经达到3197万美元。

    至此,一家超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形。短短3年,尚德已成长为中国最大、全球第六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商。

    在全球游戏中受益尚德之所以在短短时间就取得超常的成功,除了时运之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从一开始它就是一家国际xìng公司。施正荣的国际化背景和视野是尚德的宝贵财富。国际对新能源日益重视的大背景和“纽jiāo所 新能源 中国概念”的资本运作方式,是尚德一飞冲天的关键。

    公司成立之初,施正荣就认识到,国内本土市场远未发展起来,产品的主要销路在国外。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就在尚德开始起步的时候,国际光伏产业突然产生急剧的需求。

    启动这一需求的原因来自于德国政府。2004年,德国颁布《新能源法》,规定以每千瓦时0.5欧元收购市民太阳能发出的电,而市民用电的电价仅为每千瓦时0.12欧元。于是,德国人纷纷在自家的屋面上、墙面上安装太阳能发电和上网设备。在此推动下,2004年德国光伏发电市场增长了235%,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

    第45节:尚德太阳能:天时地利人和(2)

    尚德产能的及时扩充,使他们抓住了这个机遇。同时,施正荣聘请德国人Graham Artes担任首席运营官,负责营销,进一步打开德国市场。尚德的产品比国外产品便宜5%,而且质量不错,因此很受德国人的欢迎。2004年,尚德在德国的销售收入占到总销售收入的72%,整体销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