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 章(第3/4页)  香港金融业百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值得一提的是,1949年东亚银行向从事饮品制造业的香港豆品有限公司提供贷款。据香港豆品有限公司大股东兼总经理罗桂祥后来的回忆:“我们盖厂房和买机器需要港币40万元。我去找简东浦先生商借,他欣然允诺。除了那幅地之外,我实在拿不出什么可作抵押,而那幅地只值港币20万元,可是他却借了40万元给我。据我所知,他平时放款不超过抵押品价值的3成,所以这次实在是非常慷慨。当然,后来所买的机器和货车等流动资产,也都成了抵押品的一部分。”这笔贷款推动了该公司的起步发展,使之成为日后香港最主要的工业企业之一。〔12〕

    为适应经济发

    1969年东亚银行总行庆祝50周年盛况。

    恒生长者何善衡

    恒生银行创办人之何善衡。

    及至20世纪50年代韩战发生,联合国与美国对中共实施禁运,内地商贾大举南下,纷纷逃往海外避世。年届半百的何善衡,于是要思量恒生的发展路向,他在这两年间,远赴欧美等先进国家考察,由利国伟随行任翻译。

    “善大佬觉得外地享福就得,食就难,都系香港好。1952年11月,打电话番,叫我为恒生办理注册手续……”何添忆述恒生向政府银行牌照的过程。

    恒生锐意发展全面xìng的银行服务,善伯本着“服务大众、人客至上”的精神,主攻草根阶层,开当时银行风气之先。他的至理名言是:“咕喱着住对屐入来,仲要礼貌对待,事关低下阶层平时受气多,帮衬恒生,我当系上宾。对恒生有好感,返去同事头宣传,我就因而得益。”而当时汇丰银行的做法,是华人借钱先要过买办这一关,令恒生这间大众化银行获得街坊捧场。

    1953年,恒生位于皇后大道中163号的首间总行大厦正式启用,恒生踏入规模化。1960年,恒生迈向新里程,正式转为公共有限公司,并把银号正名为恒生银行。1964年时已是本港最大的华资银行。利国伟总结恒生迅即发大的原因,是得力于善伯的眼光,他对恒生两大贡献:“其一系立足香港,其二系对人客好。”

    战后金融业的蜕变与转型

    2.1 1950年代初香港银行业务转型原因(2)

    作风稳健的恒生银行,却敌不过1965年由广东信托银行引起的银行挤提风潮。最先出事的,是香港仔分行。当时身为总经理的何添,今天还记忆犹新,呼吁存户不要提钱走,个别存放20、30万的大户,如警司韩森等,要何添签名担保才应允不提款;但小存户却通宵排队拿钱,试过一天内共提走8000万,占银行总存款1/6。

    当恒生的现金快遭提清时,4月8日下午5时,善伯即紧急召开董事会,当机立断决定把银行大股卖给汇丰,洽售事宜jiāo由利国伟全权负责。利Sir以恒生股本值1亿计,开价5100万,出售5成1股权。初时汇丰大班桑达士嫌贵,其后顾虑到恒生“唔掂”,汇丰势难独善其身,终在4月12号答允。

    苦心经营逾30载的恒生话事权就此断送,成为善伯毕生的憾事,为此而哭了两晚。不过他出售当天,仍亲自主持会议,不断向员工解释,藉此稳住军心。

    自幼认识善伯,对他推崇备至的东亚银行主席李国宝,说他“人认真客气,对人好有礼貌,又非常谦虚……而他一生最失败是把恒生的控制权卖给汇丰”。

    “何伯(何善衡的昵称)一生最成功系令恒生成长,到一班好伙计帮,好似何伯(指何添)、利国伟等。最失败,就系将恒生卖俾汇丰,自己丧失控制权。”李国宝坦言。

    东亚银行比恒生早10余年成立,但前者未够恒生大众化,20世纪60年代的恒生,早已是本港最大的华资银行。然而李国宝觉得,恒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