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7 章(第4/4页)  香港金融业百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利率差距

    (1)(2)

    19788.781.177.091.140.03

    197911.960.7212.651.02-0.30

    198014.000.4913.03-2.492.98

    198116.796.3916.611.255.41

    198213.127.0512.552.055.00

    资料来源: 《恒生经济季报》,1983年7月。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缺乏有效的货币管理,加上宽松的监管使信贷过度膨胀,港元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吸引资本大量流入,形成了1981年地产、股市高潮。1982年,香港的基本经济因素急剧恶化,资产价格下跌,银行对地产界的过度放款又造成流动资金短缺。当时,香港金融体系已经非常脆弱,并面临沉重的压力。1982年,美元大幅升值,港元贬值压力加大。就在这一最艰难的时刻,政治冲击来临。

    1980年代初港府

    财政司彭励治。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彻尔夫人访问北京,中英关于香港前途问题的谈判拉开序幕。在其后一年间,中英两国谈判陷入僵局,政治气氛转趋紧张,社会上各种猜测和传闻甚嚣尘上,触发了港人信心危机。人们纷纷在金融市场抛售港元资产,抢购美元及其他外币资产,一些大银行和外国公司也陆续开始将部分资产撤离香港,部分投机家利用人心浮动的时机大肆进行港元投机,而港府则迟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种种因素都加剧了港元的贬值的压力。1983年9月8日,香港银行公会宣布自翌日起,将存款利率调高1.5厘,即储蓄存款为7厘。即使如此,港元汇率还是跌到新的历史最低点。9月14日,港元兑美元汇率跌至1美元兑7.89港元,在撒彻尔夫人访问北京后的短短1年间,港币贬值1/3。

    1983年9月16日,港府财政司彭励治公然表示:“政府不可能将港元汇率稳定在任何特定水平,这必须取决于市场的力量。”他指责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量购买美元从而加深了危机,并警告说,除非中国“对谈判的进展给予肯定的表态”,否则港元的下跌不可能停止。〔1〕彭励治的言论遭到中方的猛烈还击,中方谴责港英政府,不仅没有采取适当措施稳定港元,而且蓄意使港币下跌从而向中方施加压力。

    9月24日(星期六),中英发表的第4轮谈判公报上省略了惯常用语“有益的和有建设xìng的”字眼。当日,几乎所有外商都拒绝接受港币,银行及找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