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国际化战略扫除障碍。当时,汇丰主席蒲伟士表示:“历史遗留下来的事实属异常而不符合现代化做法,虽然汇丰持有不同看法,但不时有人认为此种做法令汇丰享有特殊或特权地位,汇丰亦同意此种情况过时而令人混淆,因此必须修例而达致现代化。”
汇丰的修章行动显然是其淡出准央行的又一重要步骤。香港舆论认为,此举显示汇丰的深谋远虑,是为汇丰日后的迁册及海外发展作准备。因为根据汇丰银行条例,汇丰的总部必须设在香港,汇丰若要进行任何重大改组,很多需要立法局批准,这对汇丰不利。汇丰希望以淡出准央行、放弃特权,换取对银行日后发展的更大自由,以适应九七的转变。〔4〕
在完成淡出准央行的两个重要步骤后,汇丰即着手进行集团结构重组。1990年12月17日,汇丰银行在暂时搁置与英国米特兰银行合并计划后不久,宣布结构重组,主要内容是:
(1) 将汇丰属下一家设在lún敦的公司,升格为集团的控股公司汇丰控股有限公司(HSBC Holdings PLC),持有汇丰在世界各地包括香港的全部资产。汇丰控股在英国注册,但总部设在香港,管理及控制由香港方面负责;
(2) 汇丰银行现已发行股份转移到汇丰控股名下,汇丰银行股东将成为汇丰控股股东,汇丰控股将发行新股,每4股汇丰银行股份将换1股汇丰控股,将原有股数削减3/4,以利在海外上市;
(3) 汇丰控股将取代汇丰银行在香港及lún敦证券jiāo易所上市,并以香港为第一上市市场;
(4) 汇丰银行成为汇丰控股的全资附属公司,仍维持在香港注册,负责香港地区的业务。
汇丰的结构重组,实际上是继怡和之后的变相迁册,将控股公司和注册地迁到lún敦,这在香港引起相当程度的震动。对此,汇丰发表声明进行解释。根据汇丰的声明,汇丰结构重组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推进集团国际化的需要,二是应对香港九七的转变。以汇丰主席蒲伟士的一句话概括,是“政治形势促成的商业决定”。〔5〕
汇丰主席蒲伟士在接受访问时解释说:“很多像汇丰这样规模的银行,都会成立控股公司,把附属公司纳于一统,由于现时汇丰仍未有成立控股公司,海外的银行监管机构和外国法律界人士都感到混乱,这个问题在与英国米特兰银行商谈合并,及在美国进行投资时均曾造成困难,目前汇丰的公司组织架构,是国际化发展的一重障碍。”
蒲伟士还解释说: 我有信心一国两制可行,但这是建基于两个假如一、 假如中央和香港能建立彼此谅解的关系;二、 假如双方能理智地处事。愈接近九七,假如双方互不谅解,别人会开始怀疑汇丰的未来实力;当汇丰无法在国际金融界顺利运作,业务呈现衰弱,甚至资金外流,港汇备受压力,若耽误至离九七前一两年才急急进行改组,我认为那便太迟了,因此我们有理由早做安排。〔6〕
汇丰变相迁册后,香港舆论对汇丰继续担任“准中央银行”的角色提出不少质疑。《香港经济日报》的政经短评就指出:“以汇丰财力及其从香港多年取得的经营利益,理应义无反顾地协助稳定香港的经济大局,但在迁册之后令角色变换,在形迹上已减轻汇丰对香港的承担,未免令人有更多的忧虑”。〔7〕《信报财经新闻》的政经短评则认为:“由于汇丰对香港前景已起戒心,香港政府与汇丰的关系应进行调整。……我们认为,港府应从速培养对香港有归属感的银行,以分担汇丰在香港金融业上扮演的角色”。〔8〕有评论甚至指出: 汇丰迁册所造成的最大影响,相信是唤醒中国银行的“接班”意识,以当仁不让的姿态迎接九七的到来,中银集团在香港金融业的地位会逐步加重。〔9〕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