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3月,汇丰根据协定先行收购该行41%股权,同年10月再收购10%股权,总投资3.14亿美元。海洋密兰银行亦易名为海丰银行。1987年12月,汇丰再以7.7亿美元收购海丰银行其余49%股权,使之成为汇丰在北美的全资附属机构,整个收购行动历时10年。
海丰银行是美国第13大银行,1979年总资产172亿美元,1987年完成收购时总资产增至255亿美元。海丰银行总部设在纽约州北部的布法罗,拥有逾300间分行,在纽约州有广泛的业务网络,在商业银行业务方面占领先地位,主要经营吸收存款、发放消费者信贷及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汇丰收购海丰银行,无疑在北美洲建立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据点。由于海丰银行与东北部的第一宾夕尼银行签署收购协定,汇丰可透过海丰进一步向美国东北部扩张。然而,其时海丰深受第三世界债务拖累,加上美国经济持续不景气,致使海丰的业务一直难有起色,在连年亏损下,汇丰不得不多次向海丰银行注资。
米特兰银行是英国四大结算银行之一,图为米特兰银行在利物浦的分行。
踏入20世纪80年代,汇丰即将欧洲视为战略扩张的重点。1981年3月,英国标准渣打银行向苏格兰皇家银行提出全面收购建议,汇丰闻讯即加入收购战。当时,汇丰副主席包约翰表示: 收购该行是汇丰整个发展计划的一个重要环节,汇丰将视苏格兰皇家银行为其拓展欧洲的“旗舰”。不过,汇丰的收购计划受到巨大阻力,标准渣打也展开反收购。结果,汇丰和标准渣打的收购建议都被英国垄断及合并委员会否决。据说,汇丰收购遭否决的原因,部分是当时香港的银行监管未符合英国标准,以及汇丰本身在香港的特殊地位所致。这也是汇丰后来积极淡出准央行的原因之一。
汇丰进军欧洲尽管遭受挫折,然而并未就此止步。1987年,汇丰将进军欧洲的目标指向米特兰银行。米特兰银行总部设在lún敦,在英国拥有逾2100间分行,在德国、法国、瑞士等欧洲国家亦拥有庞大业务网络,它是英国四大结算银行之一,以资产值计在英国排名第三,以分行数目计排名第四。当时,米特兰银行受第三世界债务及美国地产拖累,正陷入严重困难之中。收购米特兰银行,无疑将大大加强汇丰在欧洲的基础,以完成其梦寐以求的“三脚凳”战略部署。
1987年12月,汇丰斥资3.83亿英镑(约56亿港元)成功收购米特兰银行14.9%股权,并委派两名董事加入米特兰董事局。两家银行并达成协定,在三年内汇丰不能改变其持有米特兰银行的股权。在其后的三年间,两家银行开始了密切的合作,包括私下jiāo换彼此的部分资产,将汇丰、海丰与米特兰银行的自动柜员机联网等,双方希望透过渐进方式最终达致合并目标。
然而,1990年12月,即双方协定的三年期即将届满之际,汇丰突然宣布有关合并计划已暂时搁置。汇丰并未明言暂时搁置的原因。不过,一般分析认为,当时,汇丰在美国和澳洲的业务都出现严重亏损,而米特兰面对的困难更加严重,合并的时机并不成熟。此外,汇丰的集团结构可能也妨碍收购。因此,汇丰宣布结构重组,将控股公司迁往lún敦,为日后的收购创造条件。
位于lún敦的汇丰控股集团总部。汇丰收购米特兰银行后即跻身全球10大银行之列。
一年后,汇丰对米特兰的收购再度重提。当时,汇丰在香港和亚太区获得创记录的利润,在美国和澳洲的亏损则已减少,而米特兰的业绩亦已到谷底,合并的时机渐趋成熟。不过,双方的关系已发生微妙变化,合并谈判不再是平起平坐。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社论指出: 这次合并实际上是一场不平等的婚姻财雄势大的汇丰提出吞并米特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