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3 章(第2/4页)  香港金融业百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载香港《信报财经新闻》,1990年12月28日。

    〔9〕张立著,《汇丰迁册唤醒中银》,载香港《信报财经新闻》,1990年12月19日。

    〔10〕详细情形参阅冯邦彦着,《香港英资财团〔18411996〕》,香港: 三联书店,1996年,第331~339页。

    〔11〕参阅“US Ratifies Dollar Peg”,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Nov.12.1989。

    〔12〕具体分析参阅饶余庆著,《走向未来的香港金融》,香港: 三联书店,1993年,第112~121页。

    〔13〕聂俊安著,《外汇基金简史》,载《香港的货币与银行体系: 回顾与前瞻》,香港金融管理局,1996年,第47页。

    〔14〕同上,第57页。

    〔15〕参阅刘志强、沙振林著,《九十年代香港金融改革与发展》,香港: 三联书店,1997年,第23~26页。

    亚洲金融风暴对香港金融体系的冲击

    1. 亚洲金融风暴对联系汇率的冲击

    1997年7月骤起于

    泰国的亚洲金融风暴,在其后一年多时间内曾四度袭击香港,

    作为香港货币金融政策的基石和核心的港元

    联系汇率制度受到严峻的考验,

    期间,香港银行同业隔夜拆息率一度攀升至280厘的历史高位,

    股市、地产连番暴跌,

    香港经济陷入战后以来最严重的衰退。

    亚洲金融风暴对香港金融体系的冲击

    1.1 亚洲金融风暴冲击香港的背景

    亚洲金融风暴多次冲击香港金融体系,实际上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其历史背景是:

    (1) 维持和捍卫港元联系汇率制度已成为香港货币、金融政策的基石和核心。联系汇率制可以说是20世纪80年代初特殊政治、经济危机下的产物。它自1983年10月实施以来,运作一直有效,期间虽然经历了1987年10月股灾、1989年政治风波、1990年中东海湾战争、1991年国商事件、1992年欧洲汇率机制危机,以及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等一系列政治、经济事件的冲击,但港元汇率绝少偏离1美元兑7.8港元的联系汇率水平达1%以上,并且多数处于偏强位置,对过渡时期香港金融体系和整个经济的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联系汇率制度从初期一项应变危机的权宜之计发展成香港货币金融政策的基石和核心。

    (2) 香港成功实现“九七”回归的平稳过渡,经济呈现空前繁荣景象。踏入1996年,随着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的组建,400人推举委员会的成立,尤其是选出董建华为香港特区首任行政长官,行政会议的组成以及公务员的平稳过渡,整个特区政府班子的筹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一再受到国际间及香港社会的好评和赞扬。投资者和市民看到了中国政府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以及“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等一系列政策的决心和诚意。香港成功实现“九七”回归的平稳过渡,对香港经济产生了正面、积极的效应。

    香港经济在经历了持续两年的周期xìng调整之后,于1996年从谷底回升,素有“香港经济寒暑表”之称的地产市场再度畅旺,并带动股市大幅上升,尤其是进入第4季,由于外国基金大举入市,股市连续7次创历史新高,恒生指数从1995年底的10073.39点上升至1996年底的13451.45点,全年升幅达33.5%。进入1997年,香港整体经济更是逐季上升,第1、2、3季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