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更为厉害的仿制技术,使得企业界难以快速引进外来的新技术,逐渐因技术升级缓慢而不安。
(3)不能重视人才的不安:中国传统最重视“知人之明”,也最讲究用人之道,竟然由于“奴才好用”,以及过分相信考试、测验的功能,把好好的一套识才、觅才、聘才、礼才、留才、尽才的宝贝给丢掉了,如今更寄望于机器人及电脑,难怪人才越来越不安。
(4)小资本经营缺乏竞争力的不安:中国人其实并不是个个想当老板,却由于“明主可遇不可求”,再加上企业不重视培训,未曾让伙计们了解老板难为的苦经,以致“初生牛犊不怕虎”,个个力争成为创业者。大企业只想伺机吃掉小企业,小资本经营者投靠无门、合并无望,虽然悔之晚矣,却又为了面子问题,不得不苦苦支撑,几番风雨,真是朝夕难安。
(5)家族式经营的不安:家族企业事实上有很多好处,也十分符合中国人的民族xìng,可惜经营者不是不知授权,而是不敢授权于外人;不是不想增资扩展,而是外人不想轻易投资;不是不希望借助外力,而是不知如何让外力能为其所用。在这种情况之下,家族式经营,当然容易产生代沟,形成“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的不安。
(6)人力未能开发的不安:当代台湾地区的中国人,是中国有史以来人力素质最好的员工,“千里马”多的是,只是潜力不能得以充分发挥。企业界误用一些不尽符合中国人xìng格的领导、沟通、激励方法,结果越管越糟,也越来越招致更多的不安。
(7)劳务对策未能因应时代潮流的不安:企业管理者,单凭一句“我们以前哪有这么好的命”就忽视了“劳动时间的缩短、效率的提高、改善工作环境的舒适”等劳务对策的改善,以致员工情绪不安,逐渐引发劳资纠纷。屡次冲突的结果,不但企业界自身,甚至整个社会都不得安宁!
(8)未重视整体发展的不安:企业的危机是多元的,无论人事、财务、销售或生产,任何一环遭遇重大的困难,立即陷入危险之中。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企业的发展也是多元的,每一种行业,都和其他行业有所关联。如果行业之间,不讲求均衡发展,而企业自身也不重视整体改善,那就是“见树不见林”的不安。
四、然后要消除化解
我们找出不安的原因,还要针对这些不安,设法加以根本的化解。但是我们要小心,并不是所有的不安,你都要把它化解掉,也不是所有的不安,你都可以全部化解掉。有时候,员工稍微有点不安,反而是一种激励的能量。因为人太满足了,他就不求上进了。
我们至少要将不安分成三个层次,分别予以消除化解:
(一)能够做的,马上做,不要拖,让大家觉得你很有诚意,也很有决心和魄力。
比如,员工感觉中午要跑很远的地方去吃饭,太不方便了。为员工设个食堂,让他们自己去管,公司是很容易做到的。但记住一点:公司千万不要chā手去管,否则员工就会产生怀疑。让员工自己成立一个伙食委员会,让他们自己去管,想外包就外包,想自己做就自己做。
(二)实在做不到的,要明白说出来,让大家死心,另外想办法。不要吊大家的胃口,结果大家灰心,失去信心。
中国人是非常愿意好好商量的,但你不能骗他。因为中国人很聪明,你一骗他,他马上就知道了。如果你告诉他,你的意见很好,但是坦白地讲目前解决有困难,至少三年内不行。他就死心了,就会退而求其次,另外想别的办法。这是中国人很好商量的地方。
第52节:安人之道五要领(3)
(三)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解决的,给大家一个时间表,大家会耐心等待,不再烦躁不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