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地发展科技,引起地球的反扑,更直接地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幸好21世纪开始之际,西方科学家已经稍有觉醒,开始彼此约束,不再盲目地求新求变。人类若能共同走上持经达变的中道,应该可以避免灭绝的噩运,开创出光明的未来。西方科技,亟需中华文化的引导,在这里便获得了很好的证明。地球村的正常发展,已经露出曙光。
第68节:经权之道五大要领(3)
世界上所有的道理,《易经》用一句话来加以总括,那就是:“一yīn一阳之谓道。”意思是yīn消阳长或阳消yīn长的变化,造成了千变万化、形形色色的宇宙万象。这一句话,以前令人觉得很玄虚,不容易弄清楚、搞明白。随着现代电脑技术应用的广泛,大家都知道“0和1的变化,构成了浩瀚无边的网络世界”。这两种说法,用词虽然不同,意思却是完全一样的。科学的发展,印证了《易经》的早熟。在那么远古的时代,中国人居然对变化的道理,掌握得如此确实。难怪秀才不出门,便可以知道天下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管理离不开文化。而中华文化与西方传统,各有所长,走的是不一样的途径。邬昆如教授明确指出:人类不但和禽兽一样有ròu体,有各种需要,更拥有和禽兽不相同的理智和智慧。人类在某些方面,固然必须屈从于弱ròu强食的自然淘汰法则之下。可是,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灭亡的事实,并没有吓倒我们的古圣先贤,他们不会因此就加入弱ròu强食的行列,而放弃自己另一方面的理想。因为,人类的智慧终究会发掘出人xìng的善良,能够在各种生存竞争的现象之上,问及生命的存在意义和价值。于是人类以仁爱之心,组织互助合作的人际关系,团结一心来共同对抗自然的荒蛮,与他人合作来与自然抗争,解决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共同存在的生存问题。人类在求生存的过程中,一方面感受到弱ròu强食的自然法则,另一方面又受到良知的召唤,自我觉悟到人xìng的伟大和高贵,必须以互助来代替竞争,以牺牲来代替吞并,以服务来代替统治。
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具备“贤”和“能”两种条件。然而西方社会,在这两种因素中,总是偏向于“能”的要求,主张“能力本位”,也就是“做不好就换人,有能力就应该出头”。再加上在西方历史上,“能”一开始便表现出针对与自然竞争时,人类在役物方面的成果。久而久之,西方人把征服自然以及役物的原则和方式,应用到人际关系中,用“役物”的原则来“治人”。在政治上,他们对内实施奴隶制度,对外实行殖民政策。到了19世纪,白种人更明目张胆地在非洲殖民,在亚洲侵略,在美洲贩卖黑奴。在管理上,西方现代管理,强调“市场”、“竞争”与“效益”。如果用来对“物”,并无不当;若是用以待“人”,那就显然不合乎人xìng的需求。孙中山先生有感于此,特别提醒国人:“管理物的方法,可以学欧美;管理人的方法,不能完全学欧美。”因为欧美近年来在自然科学上的发展十分神速。为了生活上的食、衣、住、行便利,我们当然要发展科学,就算把欧美“役物”的原理和方法,拿过来进行学习,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管理人的方法,由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借着天道的运行规律,来推知人道的lún理道德。我们以“贤”为根本,在“贤”人当中推举“能”者,先考察他的lún理道德修养,再讲求知识和能力的表现。由内而外,lún理化的管理观,已经成为我们的道德。古人敬天、畏天,一切生活以神意为依归,却没有发展出宗教式的信仰,而是通过“封禅”、“祭祀”的制度,实现淮南子所主张的“天地为一大宇宙,人身为一小宇宙”,来提升人的地位,增强人对宇宙的责任感,更推断出合理的天人关系。古人认为在天道中,人与物的互相对待,应该以人为主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