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章 参评中国新闻奖作品被鸡蛋里挑骨(第2/6页)  省报总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他熟悉。他当时便感到,中评委的眼睛不是一般的毒,而是毒如眼睛蛇。但他在新闻评奖方面,也是清江湖的老麻雀了。他觉得,前面两条有辩白的空间,后一条,当时匆匆忙忙,没有想明白,后来一琢磨,也想出了些对付的道道来。



    刘秋天把材料递给了范大为。其中有报道的复印件与电子邮件的打印件。



    报道内容如下:



    



    宣传家乡旅游



    清水农民自掏23万元在韩媒登广告



    



    本报记者 刘秋天



    



    “韩国最大报纸《韩国日报》上发布了宣传中国清水市的整版广告!”4月14日,名为“e”的网友发出一条微博,展示其在《韩国日报》上看到一个整版的中韩双语广告。这条微博迅速引起网友热议,大家议论纷纷:到底是谁在《韩国日报》刊登了这则广告?



    



    打广告的是土生土长的清水农民



    



    记者看到,这则刊登在《韩国日报》4月13日d4版的彩色整版广告,由清江地图和宣传文字组成。地图上标记了清水处于清水市到张家界之间的地理位置及车程时间,上方配以醒目的中韩文字:“到中国旅游,除了张家界,还有清水!”下面还有手写的“欢迎您来清水玩!”字样。



    4月14日,清江日报旗下的《清江都市报》guān fāng微博据此发起“微话题”,比拼清水和张家界。短短一天,阅读量超过3万,评论近2000条。



    争议背后,网友们最好奇的是:谁在《韩国日报》上刊登了这则广告?



    经过多方打探,有人告诉记者,清水市下辖的清水县金洲镇关山村64岁的农民向霞光的可能性非常大,因为“他一直很热心清水的发展,而且他的大儿子在吉林延边工作。”记者联系上向霞光,他坦承:“是我自掏23万元,在《韩国日报》上刊登了宣传清水旅游的广告。”



    



    当事人向霞光:“我因旅游致富,想回报家乡”



    



    风景如画的关山村是近年来长沙乡村游的热点,村民向霞光在村里统一修建的新房中办起了食宿一体的农家乐,加上葡萄种植,每年有20多万元收入。



    “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向霞光说,从前收入低,最困难的时候是家里三个孩子同时读大学,孩子学费都凑不齐,到村里借,可是大家都穷,找了40户才借到近2000元。



    2009年,关山村成为清水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村,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实现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推动土地流转,引进生态农业公司发展高效农业;同时,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乡村面貌和村民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次,向霞光到张家界旅游,看到很多韩国游客。他想:韩国游客要去往张家界,大部分都要从清水的清常高速公路经过,能不能吸引韩国游客到我们清水来旅游呢?



    向霞光跟儿子讲了自己希望通过广告宣传的方式,吸引韩国游客来清水旅游的想法,获得儿子支持。于是,儿子通过朋友联系到韩国《韩国日报》,向霞光支付了23万元人民币,广告于4月13日刊登出来。



    面对网上褒贬不一的评论,向霞光表示:“我的想法很简单:我受益于关山村的发展,致了富,应该回报家乡。选择在报纸上打广告,我觉得这个方式有效。”



    韩媒负责人:“一个农民这么热爱家乡,让我很感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